81名中传学生参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环节表演“全场人的心跟我们紧紧连在一起”
闭幕式结束后,张艺谋总导演和同学们合影。受访者供图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环节。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黑夜中,所有的观众自发打开了手机灯光,黄巾倚远远看到一片星点闪烁,有点想哭。“这是中国,这是我们的家人,全场人的心跟我们紧紧连在一起。”这些天的疲惫、疲惫中的期待、期待成真的释然、释然之后的享受,许多情感翻涌上来,她忍住了眼泪。
灯光暗了下来。“鸟巢”中央,只有巨大的雪花火炬还亮着。
雪花火炬的光旋转起来。嫩绿的柳枝从地屏上生长而出,片片新芽还卷曲着,慢慢张开。“柳絮”纷飞中,舞者沿着柳枝伸展的方向,用他们的脚步,勾画出一幅早春“垂柳图”。
伴着《送别》的旋律,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缅怀”环节开始了。舞者们变换了队形,围成一个圈。365个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怀抱着绿色的柳枝,从四面八方向中间缓缓走来。
现场解说这样说道:“期待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所有来到北京的朋友们,带上这一条柳枝,带走中国人民的友情。”
在这365人的队伍中,就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81名同学。
演出时“一切比想象中还要震撼”
踏上地屏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都不见了。在《送别》第一个音响起的时候走出去,已经成为黄巾倚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她专注地向前走去,“这就是最后一遍了,是真正的最后一遍了。”
黄巾倚来自中国传媒大学21级表演班,是怀抱折柳的365人中的一员。远远看到一片星点闪烁,有点想哭。“这是中国,这是我们的家人,全场人的心跟我们紧紧连在一起。”许多情感翻涌上来,她忍住了眼泪。
而在同一时刻,站在灯光之下,无数观众面前,同班的李家熙发现,虽然特效、音乐、演员和排练时一模一样,感受却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他从入选到排练一直幻想着的“最后一天”,也是他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到了这一天,他发现,一切比想象中还要震撼。
“真正感受到我是在给自己的国家表演,”李家熙说,“而且观众们都很热情,一直向我们招手。虽然很遥远,可能大家也记不住每一个人,但我还是觉得身上有种光环。”
365个来自不同职业、地域、年龄段的人,代表着一年中的365天。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在采访中这样阐述“折柳寄情”的含义:“我们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底蕴不是哀伤的,我们常常是在纪念,同时展望未来。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就像‘一起向未来’一样。”
白色的光柱从鸟巢正中央升腾而起,所有人都仰起头,看着高高的光柱射向夜空。地屏变绿,寓意着冬去春来、大地复苏。所有人的状态改变了,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变得充满希望,演员们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脸上也出现了笑容。
黄巾倚想起排练时一位导演说过的话,“我们纪念缅怀过去,但心中永恒升起希望之光,眼神落在未来的路上。”在这一刻,她似乎真的体会到了。
“一共排练31次,累计超过370小时”
远景镜头下,怀抱折柳的人们变成了许多小小的绿色光点,向鸟巢中央围聚。
李家熙的妈妈没有在镜头上找到他。也许在观众眼里,他也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轮廓,看不清面目。但他觉得,无论在节目里有多大的分量,哪怕镜头根本扫不到他,他也很开心。“太兴奋了。我本来很想哭,结果风太大,给我冻得憋回去了。”李家熙说,“全身都是冰的,但是心是热的。”
汗水不会说谎。早在2021年11月初,包括中国传媒大学20级表演专业、21级音乐剧表演专业、21级表演专业的81名同学在内的表演团队,就开始了缅怀环节的排练。排练的三个半月里,训练场地更换过三次。每天早晨6点左右,同学们集合前往场馆,一直排到晚上10点多,回学校已是深夜。
“排练的内容不难,每次都差不多,其实有点枯燥。”李家熙说,大家都很疲惫,只能趁着休息的空当,趴在自己腿上睡一会儿。但所有人都充满期待。
排练期间,北京还下了两场大雪,同学们仍然冒雪排练。雪花落进眼里,四肢僵了,脸上冻得通红。“经常走着走着,地上就掉着几个暖宝宝。因为到晚上的时候实在是太冷了,大家身上都贴了很多暖宝宝。”黄巾倚说,虽然很累、很冷,但每次上场前,导演都会对大家说:“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我相信你们。”
为了整体画面的美感,从排练开始,每个人都拿到一张表格。在什么时候走出去,从哪里走到哪里,各自的点位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演员们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数拍子。
连步伐也是经过不断训练的。由于是缅怀环节,演员们要“带着庄严的心情”去走步子。黄巾倚觉得,尤其需要注意步速,“如果过快,显得太活泼。如果过慢,就不能刚好在白光起的那一瞬间站到自己的点位上。”
“加上选拔那次,我们表演团队一共排练了31次,累计训练时长超过370个小时。”闭幕式中国传媒大学表演团队领队、中传戏剧影视学院的辅导员来特告诉新京报记者。
“哪怕只是背影,也都努力呈现最好状态”
作为领队,来特要为同学们做好保障工作。训练周期很长,但每一次训练,他都在。有时看着同学们冒着大雪出发训练,他总感到很心疼,给他们准备了许多暖宝宝、膏药贴和小零食。冬奥组委和学校学院也为同学们配发了羽绒服、羽绒马甲、绒帽、手套等物资。
他还要处理一些突发状况。表演专业的同学们平时上专业课,小的伤病磕碰总是难免。碰上排练期,最多的时候同时有三个同学受伤。但所有同学都坚定地告诉老师,自己能坚持训练,能坚持参加冬奥会闭幕式的演出。这让来特既感动又欣慰。“虽然受伤了,但还是非常努力在排练。”
有一次排练,一个学生伤了腿,坐在轮椅上,走点位很不方便。“由带队老师推着他找点位,让他熟悉自己的步调、节奏和位置,才能跟上后面的排练进度。”
闭幕式表演时,领队不能进入表演区,只能在实时转播的电视上看大家的表现。来特盯着电视屏幕,努力辨认同学们的身影,“哪怕只是被摄像机扫到了一个背影,他们都在非常努力地呈现自己最好的状态。”
最后的尾声环节,演员们要上台谢幕。
所有人都在欢呼、哭泣、跳跃、击掌、相互拥抱。《友谊地久天长》《我们在一起》《燃烧的雪花》三首歌曲的旋律循环播放,鸟巢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所有的压力、情绪、热情都在这里被释放了。
“我觉得尾声就像一个大party一样,我们在台上向观众台挥手,蹦蹦跳跳,要把音乐完整跳完,等待所有观众离场,我们才能走。但是观众一直都不走,所有人都跳起来了。甚至我们都走了,好多观众还不想走,太high了。”李家熙说。
抬起头,李家熙看见巨大美丽的烟花正好在头顶的夜空中绽开。“我觉得那就是全世界最美的烟花。”
新京报记者徐杨
新闻推荐
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上的梦幻一跳,不仅让她收获一枚宝贵的冬奥金牌,还成就了她的家乡——辽宁鞍山,荣升为一座“双奥”冠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