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让他们这样改变了自己……
轧钢工人、医生、小学生、收藏爱好者,当他们遇上冬奥会,会有哪些神奇的“华丽转身”?
2月18日,北京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些中国普通人成为舞台主角,讲述了自己成为制冰师、第一代滑雪医生、滑雪少年、奥运推广人的故事。
今年44岁的刘博强,曾是首钢集团轧钢工人,因为北京冬奥会上演了一段“冰与火之歌”——曾经伴着高炉的他,如今成为了一名制冰师。“作为一名首钢的转型职工,从轧钢工人到如今成为制冰师,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刘博强说。
2017年刘博强从零基础开始接受制冰训练,5年后,他已经成为专业制冰师。“我们团队负责速滑、花滑、冰球和冰壶场地的制冰。”刘博强介绍说,“其中,冰壶场地的制冰是最难的,冰壶场地是所有运动冰场中要求最高的,不仅是平整度,还要求滑度和稳定度,就是冰的滑度要在整场比赛中都保持高度一致。”刘博强,就是冰壶场地的制冰师。
相比最年长的大叔,只有10岁的王凯文是年龄最小的讲述者,落落大方。2岁时就已经有了雪道“初体验”的他,如今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获奖无数。
“我的教练就是我爸爸,最开始练单板,后来学了双板自由式,再后来,我在爸爸的指导下开始了系统训练。”王凯文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一一道来。因为出众的滑雪天赋,他不仅在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奖,还参加了很多电视节目和活动,“我还和成龙一起录制过春晚呢”。
如果说王凯文给大家带来的是期待和快乐,付妍给运动员们带来的则是安全和放心。作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她是雪上项目运动员们的“护航员”和“急救师”。
“在赛道上,一旦运动员发生意外状况,我们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运动员身边,并快速准确做出判断,15分钟内进行初步救治并将受伤运动员转移出赛道,20分钟内转到赛场医疗站。”付妍说,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环境中,医生要做的就是快速、准确。
从医院医生到滑雪医生,付妍和队员们在教练的带领下,一次次背上15公斤的医疗急救包爬山、滑雪、模拟雪地急救。“站在奥运赛场边,看着运动员的比赛,回想起训练中我流过的泪、流过的汗、流过的血,我无怨无悔,更感到自豪。”付妍说。
“我最早和奥林匹克结缘,是我成为一名第13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志愿者,我第一次感受到,奥林匹克不仅仅是比赛和运动员,还有奥林匹克的精神、历史和文化,它们充满了魅力。”中国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侯琨介绍说。
相比其他几位,侯琨的身份太多了: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中国奥运环球行第一人、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而最为人熟知的,他是奥运会冠军、跆拳道名将吴静钰的老公。
“我走过了26个国家和地区,47座奥运会举办城市,这一段数年之久的奥运之旅,我不仅自己感受了奥林匹克的历史与魅力,更把中国故事带到世界各地,把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期望和奉献宣传到世界各地。”侯琨说。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手,侯琨原本可以保留火炬,但他把自己亲手传递的火炬捐赠给了香山革命纪念馆。侯琨希望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来参观;每一个被奥林匹克精神感染的人,都能接过“火炬”,传递下去。
·新华社记者 朱翃 汪涌 赵益玮·(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岳冉冉罗鑫)18日,宁忠岩以1分08秒60排名第五的成绩,结束了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1000米的比赛。赛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