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东北含量”有多高?
全民看冬奥,出圈的不仅有冰雪运动员们的飒爽英姿和精彩表现,还有被网友们笑称为“北京冬奥第三官方语言”的东北话。
从凌智和范苏圆在冰壶比赛中的“磕(ké)他”“嘎嘎好”,到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洋铭比赛前的“拼(pìn)了呗”;从王濛的“老妹儿唠嗑”式解说,到香港速滑选手粤语、东北话的“无缝切换”,北京冬奥赛场内外浓浓的“大碴子味儿”让无数人感受到东北话的“魔性”与“洗脑”。
如果按照出生地划分,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超过一半的运动员为东北籍,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选手因为与东北教练、东北队友训练而“传染”上东北话。
北京冬奥会的“东北含量”,咋整得这么高?事实上,来自东北的运动员在冬奥赛场屡获佳绩,背后是较为悠久的冰雪运动历史和深厚的冰雪运动积淀。
新中国第一支省级速滑队诞生于黑龙江省;实现中国冬奥奖牌“零的突破”的叶乔波、拿到中国第一块冬奥金牌的杨扬都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老妹儿”;本届冬奥会之前我国13枚冬奥会金牌中,位于东北的七台河“承包”了6枚……
进一步说,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让冰雪运动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发展壮大。漫长的冬季和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让亲近与喜爱冰雪成了东北人生活的日常。想要滑冰不一定要跑到公园的湖面,露天操场上用土垫成跑道,水车浇水、一夜成冰,反复几次便可浇出一片“冰场”;冰面养护也充满民间智慧,冰车架上一个大号汽油桶,桶上均匀扎出一排小孔,把桶里装满水在冰面上滑行,坑洼的冰面慢慢就光滑如镜……
当然,奥运赛场上地域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标签,不论来自哪个省份哪个区域说着哪种方言,所有奋力拼搏、全力以赴、超越自我的中国冰雪健儿都是我们的骄傲。随着“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为现实,以及我国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滑雪溜冰早已不是北方的专属,冰雪运动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刘博北京冬奥会即将闭幕,不少运动员表示还未离开就已想念。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北京冬奥会,依然会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