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体育> 正文

中国“冰雪之约” 许未来以光明

绵阳日报 2022-02-14 08:27 大字

2月13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场内,工作人员在整理赛道。

2月13日,瑞士选手马尔科·奥德马特在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中获得冠军。图为马尔科·奥德马特赛后庆祝。

2月11日,开幕式“光膀哥”纳森·克鲁姆普顿在比赛中。

2月13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进行赛前训练,备战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原定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因天气原因推迟。

◎冬奥观察

着金银双色、覆冰雪祥云,蕴含中国传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设计思想的飞扬火炬正在“双奥之城”北京“鸟巢”燃烧。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过半程,古老东方国度的“冰雪之约”仍在继续。

从“每一秒都很浪漫”的开幕式惊艳世界,到赛程中不断闪耀的“突破极限、挑战自我”的奥林匹克竞技之美;从“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全球圈粉,到中国人全民同享冰雪之乐……一个古老又充满朝气、和善又友好的现代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大雪花”所蕴含的“共克时艰、一起向未来”寓意也更加清晰。

“绿色”为奥林匹克增彩

伊雷妮·斯豪滕打破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奥运纪录,凯·努伊斯打破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奥运纪录,高亭宇打破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奥运纪录……冬奥期间,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见证多项新纪录诞生。

“冰丝带”也有一项属于自己的“世界纪录”:全球首个应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场馆。

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所有冬奥场馆从规划建设时就考虑到赛后利用计划,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蓝天白云下,在一间灰白小屋顶部,两组红蓝绿相融、颇具冬奥元素的条状风叶迎风飘舞,与不远处的“冰丝带”相映成趣。这座小屋是“冰丝带”的服务和应急咨询站点,通过使用太阳能光伏板、热回收系统等,小屋达至零碳排放。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我们非常有信心北京将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树立新标杆。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清洁”的奥运会。

“双奥”让百姓受益

“做梦都没想到能跟冰雪运动结缘!”今年15岁的刀吉蕴来自云南德宏芒市,这个从小没见过下雪的姑娘却在2018年开始“触冰”,现在成为了云南省短道速滑队的一员。

曾经,中国“冰雪运动难出山海关”。冬奥会的到来,让冰雪运动的种子得以在中国各地播撒。

中国两次举办奥运会,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本届北京冬奥会共使用14个2008年奥运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双奥”遗产。

“水立方”可以进行水和冰的转换,五棵松体育中心可以实现“冰篮转换”,在北京夏季奥运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射箭场“土地遗产”上建成的“冰丝带”,可以开展冰球、冰壶等群众运动,真正实现了体育为人民服务。

借助冬奥会,中国许多城市的风貌、气质得以跃升,河北张家口全面跨入高铁时代,北京延庆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持续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更团结、向未来

在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奥运三金得主、美国选手肖恩·怀特11日以第四名的成绩完成奥运生涯的“最后一舞”。在泪水与掌声中,他不舍地挥别征战近20年的单板滑雪赛场。

“对于我这样的老将来说,职业生涯真的所剩不多了。如果冬奥会推迟一年,可能我就不一定能参赛了。”怀特说,长时间以来,整个世界都处在疫情的阴霾下,“幸好,我们还有奥运会”。

本届冬奥会上,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参赛运动员同台竞技。对于运动员而言,“如期举办”是对他们宝贵竞技状态的守护。对于世界而言,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全球性难题层出不穷,这场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呼唤世界“一起向未来”恰逢其时。

“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本届冬奥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中国队选手金博洋和日本队选手羽生结弦在比赛中奋力拼搏、超越自我,还上演了令无数粉丝羡慕的“神仙友谊”;中国冰壶混双组合范苏圆、凌智赠给美国选手“冰墩墩”徽章,双方合影留念;与“谷爱凌挑战世界最高难度成功”同时登上热搜的还有“谷爱凌跪地安慰失误的银牌选手”……

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启动中俄体育交流年、2022中阿友好合作年,商讨优质波兰农产品输华,同阿联酋拓展新能源……沉甸甸的外交成果背后,是中国与各国团结合作、共向未来的胸怀与决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当前,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

◎赛场揭秘

大风降温降雪雪上项目如何应对天气变化

12日起,北京冬奥会各赛区开始经历一波大风、降温、降雪天气。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的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冷空气来袭,两赛区各场馆如何应对?

预报准确是前提

开赛前,延庆、张家口两赛区均已经构建了高精度的天气观测网络,可为赛事提供精准的预报服务。

“每小时,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生成气象预报产品。预报员修正后,提供给赛事组织方。”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延庆赛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时少英说,高山滑雪赛场可对分布在不同海拔的赛道关键点做出有针对性的预报。“在风速、降雪量或者能见度等要素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国际雪联会要求我们实时给出预报,这就不是每小时出一份预报的事了,而意味着我们在现场要随时对天气进行预判。”时少英说。

变天了,雪怎么办?

高硬度的冰状雪是赛事用雪的标准。根据国际雪联规定,降雪后,竞赛场馆需要对自然雪进行清理,保证赛道雪质。

通俗来说,线路平整工作就是由平整人员脚踩雪板,以横滑降方式将自然降雪清理出雪道。12日至13日的降雪让线路平整人员的工作量陡增。

“平时我们都是早上五点上山,这几天要随时待命,给选手创造出适合比赛的雪况条件。”高山滑雪国内技术官员侯家欢说。

而在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比赛场地,降雪后需要用吹雪机对雪槽等进行清理。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主任郭英介绍,“雪如意”已准备好了21台吹雪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12日则进行了暴雪吹雪演练。

后勤保障团队随时待命

低温环境下的电力保障、大型设备运行和医疗救援是极端天气应对工作中的难点。张家口核心区冬奥电力保障团队对奥雪、云顶、古杨树变电站开展特巡特护,加强对变压器、GIS、融冰融雪设备等设施的检查。

越野滑雪被称为“雪上马拉松”。由于比赛时间长,降温对运动员的比赛体验影响更明显。赛事医疗保障组每场赛前都会根据比赛类型、赛道长短等合理布置医疗补给点位。

“一般每场会布置五个点,安排在运动员最易受伤的地方。每个点的救援小组由4人组成,组长、医生、护士还有一名英语志愿者。”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医疗官高宇说,“运动员受伤、突发疾病、失温时,配有保温毯,可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救治。”此外,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还设有20摄氏度的恒温屋。

◎冬奥花絮

开幕式“光膀哥”完赛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美属萨摩亚旗手纳森·克鲁姆普顿无惧严寒,以赤膊涂油、身穿草裙、脚踩人字拖的“清凉装扮”亮相。开幕式后,他被中外观众称为“北京冬奥会最抗冻的旗手”。

2月7日,这位男子钢架雪车运动员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官方训练中亮相。对于“全网都关心他到底冷不冷”的问题,克鲁姆普顿告诉记者,这几天忙着训练,没怎么关注网上的声音,“但实话实说,我手很冷!我的手握着旗杆非常冷。其余就还好,毕竟持续时间不长。”

在2月11日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克鲁姆普顿最终获得第19名。

克鲁姆普顿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现年36岁的他出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现居住在美国犹他州帕克城,在瑞士、津巴布韦、澳大利亚都生活过。在个人网站上,克鲁姆普顿将自己介绍为运动员、模特和摄影师。他是名副其实的“运动斜杠青年”,除从事钢架雪车外,还喜欢橄榄球、曲棍球、田径、壁球和滑雪。2020年,他还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田径比赛。

◎冬奥科技

速度滑冰如何精准区分0.0001秒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被运动员们誉为“最快的冰”,北京冬奥会开赛至今已经先后诞生了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有人胜利后扬眉吐气,有人失败后痛哭流涕。观众不禁要问,速度滑冰是否存在误判?是否存在0.01秒的误差?实际上,在百分之一秒决定胜负的速度滑冰比赛背后,终点处的光感应终点摄影机是按照每秒10000幅的数据分析协助裁判决策,可以分辨出肉眼难以判断的0.0001秒差距。

第30次担任奥运会计时工作的瑞士专业制表品牌欧米茄首席执行官阿兰·佐布里斯特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专业设备和数据是怎样判断速度滑冰比赛中的违规抢跑和精准计时。

以往速度滑冰比赛,运动员出发时的犯规与否,完全依赖裁判的肉眼和经验,通过观察运动员的动作和冰刀使用情况来判断。如今,抢跑监测技术全面升级:每位运动员配有定位系统和运动传感器,每条赛道也设置监控摄像头。出发前,发令员通过耳麦与计时工作室和广播室连通,所有人准备就绪后,发令员通过电子发令枪启动比赛,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视觉摄像机即时启动,利用图像跟踪系统监测运动员在起跑过程中的所有动作、实时速度和位置,大大提升了裁判执法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当运动员在赛道终点处冲线的那一瞬间,光感应终点摄影机以每秒10000幅的速度记录数码影像并合成图像,帮助裁判精准判断每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最终排名。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赛程过半,成果丰硕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北京冬奥会13日进入开幕后第9个比赛日,赛程过半之际,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