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村24小时全天候提供服务保障,中国特色美食受欢迎冬奥村午餐一天最多消耗80只烤鸭
1月13日,北京冬奥村内的餐厅。冬奥会期间,冬奥村餐台24小时营业,满足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的用餐需求。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既然是家,就没有打烊的道理。运动员历来是奥运会的主角,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始终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沈千帆
2月12日,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赛时第八场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聚焦“运动员关怀与服务”,介绍了冬奥村运动员的生活和服务保障情况。据介绍,冬奥村在公寓设施、餐饮服务、运动休闲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和设计,同时配以一站式的商业服务,满足运动员的多元需求。
搭建完善、专业、公平的竞技环境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每一位运动员在我们的关怀与服务下能尽情地享受比赛,尽情地挥洒激情。”
赛程过半,赛场佳绩频传。在赵卫东看来,“这首先和运动员不断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使命有关,和围绕运动员的各方保障密切相关,也和北京冬奥组委为运动员提供的一系列良好条件密不可分。”
赵卫东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采取了各项措施对运动员竞赛给予保障,努力为其搭建一个完善、专业、公平的竞技环境。”
在他看来,“我们就是要各方面都联起手来,为运动员建设一个安全、专业、完善、公平的舞台,以便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谈及外界最关注的运动员的表现,赵卫东表示:“百余年来,奥运会上始终都有动人的故事,在北京冬奥会上同样有这样的故事。很多网友都在为‘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运动员点赞,不管他们是否获得金牌。他们在不断超越、挑战自我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挑战,正是这种越挫越勇、不断超越的精神,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赵卫东也倡导外界要“相互理解、尊重、友善,为所有在赛场上拼搏和努力的运动员喝彩。”
冬奥村餐台24小时营业
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沈千帆详细介绍了冬奥村的一些个性化定制。
沈千帆表示,作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的“家”,也是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冬奥村在公寓设施、餐饮服务、运动休闲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和设计,同时配以一站式的商业服务,满足运动员的多元需求。
单运动员居住的公寓就有四种户型,公寓还配有会议室等活动空间,床的形态还可以在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下进行调整。餐饮方面,冬奥村餐台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24小时营业,共有12种餐台,满足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的用餐需求。
沈千帆表示,“希望在精心的保障服务和赛事运营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运动员能够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比赛,享受比赛。”
受到疫情影响,考虑到闭环内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冬奥村还配有健身房、富含科技元素的“北京小屋”等设施,帮助运动员更好了解“村”外的世界。此外还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为运动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据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关注
运动员餐厅菜单花两年时间制定
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沈千帆介绍,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春节,冬奥村餐厅为运动员准备了北京烤鸭、饺子等中国特色美食,午餐高峰时一天消耗80只烤鸭。
冬奥村是运动员赛事期间的家。“既然是家,就没有打烊的道理。”沈千帆介绍,运动员历来是奥运会的主角,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始终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冬奥村也是24小时全天候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服务。
历届奥运会,运动员餐厅以及餐食都备受关注。沈千帆表示,运动员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餐饮系统,菜单是和国际奥委会相关运动营养学专家一起花两年时间制定的。
沈千帆坦言,在来到冬奥村工作之前,自己跟很多人一样对运动员餐食方面的复杂性认识还不够。“顶级运动员对餐饮有着严格要求,也要牺牲一些对美食的追求。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他们都是拿着计算器在吃饭。”沈千帆说,专家和运动员更多关心食物的营养成分,比如每100克中会有多少能量、脂肪,过敏原是什么等。
冬奥村餐厅大量消耗的食物以肉类、蛋类、蔬菜等为主。在满足国际奥委会批复菜单中一些基本的营养元素提供的基础上,冬奥村也会尽量满足各地不同的口味要求。
此外,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运动员餐厅也提供了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美食,“从特色角度来看,比例其实很小。我们是用真心的服务尽量去满足不同的需求。”
沈千帆介绍,最受运动员欢迎的特色美食是北京烤鸭和饺子,“作为特色美食,这也是运动员餐食非常重要的补充,中午高峰时一天能消耗80只烤鸭。”沈千帆说,运动员在品尝了烤鸭后,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相关视频,并给冬奥村的服务和中国美食点赞。新京报记者孙海光
新闻推荐
冬奥会,是“笨小孩”们创造奇迹的舞台。17岁的苏翊鸣,摘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为中国队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