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亚洲一流男足“压力山大”
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到了有关中国足球的一些改革方向与目标,男足力争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女足达到亚洲领先水平;要以亚洲杯为契机,推进场馆建设运营;建立体教融合注册体系,实现注册球员150万人。
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尤其是重视足球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多地出台具体措施,给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实现注册球员150万人”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要中国男足达到亚洲一流水平还是有点难,起码男足亚洲杯要进8强,对于中国足协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恐怕“压力山大”。
在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前,中国足球也是问题重重,但至少那时的国足在亚洲范围内算是一流球队,虽然从未染指过亚洲足球赛事的冠军头衔,而两次亚洲杯亚军、两次季军,一次亚运会亚军的成绩,足以让任何对手都不敢小觑。
但中国足球经过多年职业化改革后,成绩不进反退,现在中国足球定位亚洲三流绝非危言耸听。职业化改革未能让中国足球迎来春天,而是带来凛冽寒冬,这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
中国足球成立自己的职业联赛后,国家不再负责足球人才的培养,由各级俱乐部自己组织开展商业化青训。中国各级职业联赛里除了由大型国企投资的少数几家顶级俱乐部还算稳定之外,其他中小球会的投资方如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台,看上去好不热闹,球会经营也是风雨飘摇。投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顶级联赛上,基础的青训工作乏人问津。在专业化体制时代,中国的注册球员数量长期保持在3万名左右,而步入职业化改革之后,青训逐渐萎缩,到现在,中国注册球员数量只剩下七千多人。
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高低,基本上与这个国家的注册球员数量形成对应关系。近年来,中国足球就是靠着从这七千多名球员里选拔出来的队伍,与日韩从百万数量级注册球员里优中选优的队伍抗衡。中国足球想要重返亚洲一流,甚至提出更高的成绩要求,光盯着顶层的国家队和顶级联赛是没用的,无本之木岂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
新闻推荐
酷评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