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排球> 正文

教练谈青年女排选材:苗子难找 丰俭不一

大江晚报 2021-09-23 00:33 大字

9月18日,江苏队万梓玥(前右)和何慕在比赛中庆祝得分。当日,全运会排球女子U19组决赛,江苏队以3比1战胜天津队,夺得冠军。

中国女排的新老传承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新人培养,起点在选材。在全运会女排19岁以下组决赛阶段,各支“小女排”展现了较成熟的阵容和技战术水平,但据记者了解,各地队伍的选材资源丰俭不一,差距很大,部分地区面临不小困难。

夺得全运会女排19岁以下组金牌的江苏队拥有多名国家青年队球员,根据江苏队主帅施海荣的表述,目前该队的选材和青训体系运行较为顺畅,正在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选材方面我们主要是靠基层的一些教练,他们真的很辛苦地到处去找。江苏的选材之所以相对比较好一点,是因为基层的体校多一点。”施海荣说。

根据他的观察,目前江苏的排球人口没有出现显著减少或增加,“其中有能力的(打得较好的)还是比较多地在向专业方向发展”。

被问及如果队员在专业队发展不上去时怎么办,施海荣表示,目前江苏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分流体系,能上一队的可以继续打球,上不了的则推荐去读大学。

为了实现女排队伍的良好传承,不仅要选好材,更要让好苗子们健康成材。曾有知名教练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一些女排青年队员在17、18岁时即满身伤病,甚是可惜。

对此,施海荣认为,除了需要改善训练方法,在选材时也有讲究。“在选材时,我们要请专业人员进行身体特点的分析,哪怕是在身形比较好的情况下,也要看看那一块有欠缺,比如在肌肉(素质)上要从小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在抓体能时有针对性地保障好小运动员的健康。”

记者了解到,部分经济条件好、体校资源和训练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本地排球人口持续匮乏产生了梯队断档。排球青训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打职业排球苦、累、易受伤,且很难“出名挣钱”,因此不容易吸引大城市的孩子。

以上海为例,在成年组中,上海队是平均年龄最大的队伍之一,其中不乏张磊这样35岁上下的老将。但在19岁以下组中,上海队则是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这是因为在可参赛的运动员中,出生于2002和2003年的寥寥;现有较多的2004、2005年龄段队员,不少是从其他地区选材来的。

上海市体育局排球管理中心主任陈皓峰承认,上海女排的底子其实比较薄,青少年梯队不足,但正在努力加强,希望用这支青年队伍去接张磊她们的班。

在一些排球氛围较好的地区,本身人口基数不大,也客观上对选材不利。

同为直辖市队伍的天津队在本届全运会女排19岁以下组比赛中获得银牌。不同于现役天津成年队的特色,这支青年队的身高条件并不突出。

根据天津19岁以下女排队主教练刘仁德的介绍,由于天津成年女排成绩较为突出,汇聚了不少明星球员,因此带动了许多本地人看排球、练排球。“但我们天津的人口不是很多,如果从测骨龄等专业角度去选材,显得优秀或突出的苗子也不多。”

刘仁德表示,目前天津队正在尝试从全国范围内扩大选材,十分希望和各地的学校队伍进行交流。

和有条件全国选材的上海队、天津队不同,在排球青训受重视度相对较少的地区,女排选材、培养更加困难。

福建队在本届全运会女排19岁以下组夺得了铜牌,该队主教练侯春俤说:“福建青年队暂时还没有能力去外省引进女排人才。我们队员的平均身高本来就不高,场上球员(身高)1米8以下的,加上自由人一共有五个,最高的队员也就1米85,而别的代表队有好些1米9以上的。”

事实上,由于缺乏支持,他的队伍能够坚持到全运会决赛阶段已属不易。“我们福建青年队一度没人管,如果不是教练、队员一起努力,这个队可能在年前就解散了。”

这也是当下我国青年女排发展现状的一种写照。

卢星吉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替补朱婷比主力还忙?河南女排主教练:全运会让她缓一缓

今天下午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排球成年组循环赛第一场河南队对阵上海队手腕有伤的朱婷没有上场而是出现在替补区但她也没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