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成绩与预期均处于谷底的大背景下,告别“金元足球”的中超联赛何去何从 新赛季中超在一堆难题中揭幕
4月20日至23日,2021赛季中超联赛拉开战幕。首轮比赛便迎来了广州队(原广州恒大)和广州城(原广州富力)的“广州德比”,以及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的“京沪德比”等焦点大战。
虽然中国足协的限薪和限投政策在近两个赛季不断加码,但持续多年疯狂“烧钱”早已不堪重负的中超各队,还是在本赛季准备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在新科冠军退出、大牌外援离去、欠薪传闻不断等一系列消极因素的纠缠下,新赛季中超在“忐忑”中重启。
经营困局未解
根据中国足协此前发布的公告,新赛季中超将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分别在苏州和广州进行的第一阶段比赛依然采用赛会制。超过3万名球迷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见证了本赛季中超开幕式以及“广州德比”的激情上演。
然而,与热闹喧嚣的揭幕战相比,身处广州赛区的重庆两江竞技(原重庆当代)却姗姗来迟,不免令人心生疑虑。
根据中国足协和中超公司相关安排,中超16队抵达赛区的最晚时间是4月17日。但重庆队未能在规定时间进驻,直到18日晚才抵达广州,仓促准备两天后与山东泰山的首轮比赛。
有媒体透露,重庆队之所以推迟进入赛区,与俱乐部依然存在欠薪有关。重庆队自上赛季结束后便深陷经营危机,虽然在相关部门协调下解决了事关联赛准入的资金问题,但球队欠薪依然悬而未决。如果欠薪问题迟迟不能解决,重庆队本赛季的中超征程将充满变数。
以新科冠军江苏苏宁的退出为焦点,中超联赛的生存危机在上赛季结束后集中爆发。经过多方努力和足协审核时间的数次延迟,目前的16支中超参赛球队总算是通过了联赛准入,但困扰中超球队多年的经营困局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缺乏造血功能,运营入不敷出,依然是中超俱乐部的常态。
新赛季揭幕前,中超联赛联合德勤发布的《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2020赛季商业价值白皮书》显示,中超联赛在2020赛季的总赞助金额超3亿元,与2019赛季的6.14亿元相比减少了一半。
而在当季参加中超的16家俱乐部中,有10家是由房地产企业支撑,联赛投入主体太过单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开源节流打造品牌、强调运营、优化股权结构、寻找新的投资主体,将成为中超俱乐部乃至整个职业联赛未来几个赛季的重点工作。
竞争格局有变
在中超联赛整体紧缩银根的背景下,各家中超俱乐部在冬季转会期可谓能省则省,精打细算。虽然进入转会市场的球员人数不少,但类似前几个赛季动辄上千万甚至近亿元的高额转会已经销声匿迹。
内援方面,中超各队在更注重性价比的同时,尤其青睐于引进自由身球员或租借球员。随着特谢拉、胡尔克等高薪外援离开,中超俱乐部引进外援更趋理性,卡尔德克、阿奇姆彭、瓦卡索、巴索戈等中超“老人”,在联赛内部的流动成为“主旋律”。
随着各队实力的此消彼长,新赛季中超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冬季转会窗收获颇丰的上海申花和山东泰山,都对冠军奖杯虎视眈眈。主力框架仍在的广州队、上海海港和北京国安等传统豪强,也依然具备不俗竞争力。而在准备期补强动作频频的深圳队和沧州雄狮,则有可能扮演联赛“搅局者”的角色。
保级方面,最后时刻才勉强通过准入的天津津门虎,被普遍视为降级热门球队。深陷欠薪传闻的重庆队,以及中超“二年级”的青岛队,也将保级作为主要目标。
未来走势成疑
随着“金元足球”落幕,中超联赛的未来走势无疑引人注目。
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经营长期入不敷出,联赛竞技水平停滞不前,这些对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都极为不利。在这种背景下,给包括中超在内的职业联赛“灭火降温”可谓大势所趋。
不过,如何在去除虚火的同时保住联赛热度和吸引力,也成为一大难题。
从运营模式来看,部分中超球队已开始探索新的合作途径。
因为苏宁退出而递补进入中超的沧州雄狮,新赛季将主场从石家庄转到沧州,在当地政府与企业的双重支持下,让俱乐部拥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保障。此外,深圳队、河南嵩山龙门、重庆两江竞技等中超球队,也都得到类似的双重支持。
对于中超未来的竞技发展和商业价值,不少业内人士和行业专家都给出了较为谨慎的预期,普遍认为包括中超在内的职业联赛将在未来几年进入调整和重塑期。“中超一直是个‘伪职业’联赛,在联赛职业化规范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需破解的难题。类似政府和企业共同扶持球队的模式,并不是一个职业联赛该有的运营常态。如果投入和经营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超未来很难得到大的发展。”
新闻推荐
广州队球迷带着孩子为主队加油。一个比赛时间和场次都“缩水”的2020赛季过后,外界自然有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加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