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美丽共存的背后
速度与美丽能否共存?一个剑拔弩张,一个优雅翩跹,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素来共享一块冰面。
速度与美丽如何共存?且看场地转换与时间赛跑。
回首历届冬奥会赛事,短道与花滑多隔日交错进行。上届平昌冬奥会少见地在同一比赛日安排了这两个项目的比赛。而根据北京冬奥组委最新发布的第八版竞赛日程,冬奥会时有一天花滑、短道均有赛程,间隔时间不足5个半小时。
场地转换至关重要。正在首都体育馆进行的“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中,转场演练密集且高压。6天,7次,转场时间两小时。
“这是测试活动里唯一一个在同一天进行转场的比赛场馆。”谈及面临的压力,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第一个就想到了赛事转场,“对场馆运行团队来说,必须做好准备。”
转场前后,有的变化很直观——花滑的防护垫比短道薄,裁判台比短道长,还设有花童坐席、等分席;短道的摄影记者席位主要在弯道方向,花滑在主席台方向。
也有的变化观众看不到——花滑需要软糯的冰面保证起跳,短道需要脆硬的冰面助力提速,冰温分别为零下3-5摄氏度、零下7-8摄氏度。
要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转换,首体场馆(群)运行团队场地转换负责人申鸰最初也犯愁。本职做裁判工作的她,头一回接手场地转换,“一开始感觉很难,对所有人都是新课题”。
团队前期进行了充分准备,借鉴平昌和索契冬奥会的经验,对场地转换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并与各相关业务领域召开协调会,既听取意见,也对各个部门展开培训、明确职责。此后团队又组织了两场模拟演练,各部门协同合作,环环相扣。
按照计划,先进行防护垫、形象景观、摄影机位、场地临建等的转换,这一部分控制在30分钟内,剩余时间交给制冰团队。在没有进行冰面转换的情况下,第一次演练花了40多分钟,第二次没超过半小时,申鸰松了口气:“有信心,总体转换两小时内肯定会完成。”
但法国人雷米·伯勒尔还绷着弦。作为首体场馆(群)运行团队聘请的制冰专家,他将在转换后半程登场。16岁那年,伯勒尔就开着扫冰车踏上过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的冰面。
为参加本次测试活动,伯勒尔3月初来到中国,隔离期间一直通过视频方式指导制冰。他坦言,快速进行场地转换确实是赛事的一大挑战,因为要获得上佳的冰面质量,通常需要做长时间的调试。但是通过几次演练,他对首体的冰质感到满意,“目前为止,所有事情都很顺利”。
既有国际助力,也有中国力量。场边的防护垫来自河北定州。去年5月,定州天华体育用品公司生产的短道速滑防护垫通过国际滑联检测,成为唯一一家入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防护垫备选的中国供应商。此后又通过竞标,成功预订一方冬奥“席位”。这几天申鸰特意去摸了摸,和裁判们一致认为:“质量比过去有了很大提升。”
此前花滑已经开赛,4日,短道也拉开战幕。申鸰有点紧张:“场地转换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首体场馆(群)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兰立则把测试活动看成“唯一的机会”。“短道和花滑常年都是自己比自己的。今年下半年测试赛,还是分开进行,不存在冰面转换的测试。”他介绍,测试活动结束之后,运行团队会向组委会做一个完整的报告,也将交给国际滑联,汇报场地转换情况,“为冬奥会进行更充分的准备”。
新华社记者丁文娴王楚捷张寒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4月2日电(记者卢羽晨胡佳丽)“相约北京”冬季体育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于2日上午在国家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