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飞刀 中国足球,推倒重来又何妨 □李屹峰
屡败屡战的中国足球年终岁尾,中国足协新一轮改革措施力大势猛,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搅动着亚冠铩羽而归后本就不平静的中国足坛。新政简而言之,就是更名、限投、限薪。与其说是新政,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只是前几年一直停留在口头上,现在要动真格的了。一时间,足协主席陈戌源和秘书长刘奕被推到风口浪尖,诸多足球记者和球迷强烈抨击中国足协破坏市场规律,严重打击投资人信心、破坏中超观赏性。显而易见,取消企业冠名,肯定会打击投资方积极性;限制投入和限制外援高薪,今后很难再有高水平外援登陆中超,中超的观赏性、对抗性、竞争力、品牌价值、市场号召力、上座率、收视率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超球队在亚冠将成为鱼腩部队。但是,十年疯狂烧钱的金元足球,又给中国足球真正带来了什么实质性提高?除了少数几家豪门,大部分中超、中甲、中乙球队的投资人哪个不是苦苦支撑?既然职业联赛烧了这么多钱,中国足球却仍然不进反退,没有任何改观,甚至未来数十年都看不到任何希望,那么来一次壮士断腕,彻底推倒重来又有何妨?
不错,自从2010年以广州恒大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横空出世,不惜以巨额投入引进大批世界级球星,换来了两座亚冠冠军,确实让很多球迷重新回到了看台和电视机前。但是中超、中甲军备竞赛却愈演愈烈,绝大部分中小俱乐部举步维艰、苦不堪言;即使像恒大这样的豪门,近年也不得不压缩开支。与中超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各年龄国字号球队全面溃败,后备人才极度匮乏,未来若干年丝毫看不到希望,以至中国足协最后只能想到靠归化外援来帮助国足提高实力。然而,归化即同化,归化球员的表现并没有让国足脱胎换骨,无血缘归化更是引起不少球迷和非球迷反感,甚至带来诸多麻烦和后遗症。本土球员并没有因为长期和大牌球星朝夕相处而有什么明显进步。在刚刚结束的亚冠比赛中,日本球迷就辛辣讽刺中超球队完全靠几个外援,中国球员甚至没有一个人具备J联赛立足的实力。
有意思的是,就在国内很多人猛烈抨击中国足协新政的同时,国际舆论却正面报道中国足协的举措并予以积极评价。美联社12月14日以“中国(职业足球)限制薪酬以促使职业足球俱乐部及联赛长期可持续发展”为题,特别关注中国足协推出的“限投、限薪”新政。亚足联官网和《福布斯》杂志则分别指出,“(中国足协的举措)这将令中国足球的发展更加可持续性”,“旨在让俱乐部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国际赛事培养球员和建设基础设施”。
同样,国内主要官方媒体也在坚决力挺足协新政。新华社评论文章指出:“投资回归理性”,已成俱乐部诉求所在,“打击金元足球、去泡沫化以杜绝职业足球虚假繁荣”已经成为接下来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行动指引之一。《人民日报》体育部则发布题为《不挤掉泡沫没有未来中国足球“壮士断腕”重塑联赛》的长文,对此次足协的新政进行了评论,文章特别指出:“金元足球”必须退出赛场!
两大主要官方媒体的文章,绝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同时,做出这样重大调整,也绝不仅仅是中国足协这个层面的拍板决策,而是上层对于中国足球无度烧钱的一声棒喝,是足球俱乐部经营越来越艰难,中小俱乐部无法生存的真实心声。同时,足协新政还应该放到当前经济形势和时代大背景下去考量,靠烧钱维持中国足球早已不再现实。
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世界上绝大多数成熟的职业联赛,并没有几个是坚持用企业冠名,俱乐部采用中性化命名,其实是必由之路、迟早的事。也没有哪个国家靠引进超级外援就能真正带动本国足球。合理投入、理性投入、科学投入是大势所趋。就像很多球迷自己所说,靠几个研究生带一帮小学生,离开研究生,小学生压根也提高不了成绩。
既然金元足球没有真正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推倒重来一次又有何妨?
新闻推荐
球迷的支持是支撑鲁能前进的巨大动力新时报记者孙苌青摄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中国足球迎来了许许多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