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体育> 正文

贯彻“高科技、有特色和可持续”思路,融汇智慧化场馆、集约化建设、共享化利用等新内涵 北京冬奥场馆彰显“中国智慧”

安徽工人日报 2020-12-16 02:27 大字

图为“雪如意”。本报记者 李元浩 摄

上周日,2022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场馆之一——国家体育馆冬奥改造工程正式完工。

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举办过体操、蹦床等比赛的国家体育馆,改造后将举办北京冬奥会男女冰球部分比赛,以及北京冬残奥会冰橇、冰球比赛。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国家体育馆改造尽可能延续原有风貌,同时又突出冬奥元素,建设了由863块压花玻璃拼成的玻璃幕墙,打造出“冰堡”视觉效果。

据悉,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赛后除开展冰球运动外,还可以开展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甚至具有开展夏季运动的多功能转换能力。赛后整体可循环利用率有望达到95%以上。

《工人日报》记者在近期对北京冬奥会筹备进程的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冬奥会从筹备伊始便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在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贯彻“高科技、有特色和可持续”思路,处处彰显“中国智慧”。

位于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北京、延庆、张家口的诸多冬奥场馆,融汇了智慧化场馆、集约化建设、共享化利用等新内涵,同时又完美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诞生了很多辨识度极高的标志性场馆。

位于北京北五环附近的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因其外立面的自由曲面幕墙如同冰刀划出的飘逸弧线,形成一道道美丽的“丝带”,而被赋予了一个贴切的昵称“冰丝带”。

位于张家口崇礼太子城及周边区域的张家口赛区核心区,占地约11平方公里,共分为太子城组团、云顶组团和古杨树组团,赛区由清华大学建筑团队引领规划设计。

记者在赛区古杨树组团现场看到,已基本完工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矗立在群峰之间,曲线流畅,极富美感。“雪如意”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上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

“当我们发现跳台滑雪赛道的S形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曲线非常契合时,很自然地产生了‘雪如意’的创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设计师张利表示。

站在“雪如意”的顶层空间眺望,一条被白雪覆盖的环形平台嵌入山间,这就是被称为“冰玉环”的环形奥林匹克步行平台。

“‘冰玉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奥运五环。周长3公里的‘冰玉环’连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是专为观众打造的‘步桥’”。张利说。

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切的话题。除了高科技和中国文化特色,北京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同样亮点频现。

以张家口赛区的“雪如意”为例,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

“除了继续承办高水平赛事,‘雪如意’下部看台区做平以后可以当足球场,做各种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做演唱会,做发布会……顶部的环形空间可以做集中的会议和展览等。”张利表示。

可持续利用的场馆设施还有很多——北京冬奥组委办公所在地首钢园区,所有建筑都是利用首钢原有的工业建筑改造而成;国家速滑馆赛后将打造成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冰雪中心……

北京冬奥场馆的实践和探索,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认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坚持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不仅充分利用了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遗产,并且把长期可持续性的方案纳入了不同项目中,这些成就将使北京、河北乃至中国其他地区长期受益,同时也将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赛事筹办的新典范。

新闻推荐

国家体育馆北京冬奥会改造工程完工

这是12月12日拍摄的国家体育馆冰球比赛场地。记者12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国家体育馆北京冬奥会改造工程完工。大量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