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体育> 正文

北京冬残奥会进入测试就绪阶段2020年国际残疾人日暨第五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举办;竞赛场馆将在年底前完工

新京报 2020-12-03 08:31 大字

昨日,来自基层社区的残疾人及亲属参观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昨日,冬奥组委,残疾人及亲属与冬残奥会冠军等一起开展趣味冰雪活动。昨日,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一条长坡道直通二楼平台,方便轮椅上下。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场地,工作人员在养护冰面。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运动员公寓的无障碍卫生间。

昨日,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457天和国际残疾人日前夕,2020年国际残疾人日暨第五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在北京冬奥组委举办。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中国残联理事长周长奎,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梅梅以及残疾人代表、冬残奥会冠军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

社区残疾人及亲属共同参与趣味冰雪活动

“北京冬残奥会不仅是全世界关注的残疾人顶级体育赛事,更是完善无障碍环境,提升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契机。”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中国残联理事长周长奎表示,希望残疾人朋友、社会各界与我们携手同行,积极参与冬奥筹办工作,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共同努力。

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和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梅梅为参加活动的社区代表和残疾人赠送了“我能”残奥价值观教材、冬残奥会竞赛项目知识读本等图书。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金牌获得者、中国国家轮椅冰壶队队员王蒙发表了备战感言。北京市残疾人满运杰代表冬残奥会主办城市的残疾人宣读了倡议书。来自北京市基层社区的残疾人及亲属,与冬残奥会冠军、北京冬奥组委青年团员一起开展了旱地冰球、桌上冰壶、陆上冰壶、冰蹴球和雪上项目VR体验等趣味冰雪活动。现场还组织了冬残奥知识抢答和教材读本展示等文体活动。

北京冬残奥会将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提升

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竞赛场馆建设将在2020年底之前全部完工;各竞赛项目组织工作按计划推进;冬残奥赛事服务、人员管理、宣传教育、市场开发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力推进建设符合赛事运行要求的无障碍环境。

此外,北京冬奥组委特别重视做好可持续和遗产工作,计划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举办为契机,积极推动冬残奥运动的广泛开展,培养更专业的体育管理服务队伍,同时宣传推广包容性社会理念,推动主办城市无障碍环境提升,促进残疾人权益保障。

国际残疾人日是联合国于1992年确定设立的国际日,旨在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促进和维护残疾人权益,提高人们对残疾人处境的认识。“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是中国残联为积极参与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使更多残疾人融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而创建的残疾人大众冰雪活动平台,自2016年起每年冬季举办,已成为残疾人参与奥运、赏冰乐雪、冬季健身的品牌活动。

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

场馆采用全平面设计地面平整无高差

●场馆设计

“逢棱必圆、逢角必圆、逢坎必平”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无障碍协调处处长彭四田介绍,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作为专门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冰上训练的场馆,参照国内无障碍设施以及国际残奥委会相关要求的最高标准设计建造。

“逢棱必圆、逢角必圆、逢坎必平”是整个场馆的设计原则。据悉,场馆采用全平面设计,即场馆内部所有地面都是平整的,不存在任何凸起高差,方便残疾人出入。

训练用的冰面,也和场馆地面保持同一高度。赵根祥介绍,场馆设置2块60m×30m冰面,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轮椅冰壶和冰球训练场地。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训练,保证冰面与冰场周边地面平齐,两块冰面标高均下降4cm,方便残疾人运动员进入冰场。

冰球馆的运动员更衣室到冰场通道整体铺设283.5㎡的仿真冰面,解决残疾人运动员更换完冰橇后从更衣室到达冰面这段路程的通行问题,为残障运动员进行冰雪运动提供最大便利。

设置两层无障碍扶手冬夏恒温抗病毒

●场馆通道

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在场馆中行动,场馆内部通道墙壁上都设置了无障碍扶手。这些扶手采用两层设计,分别距离地面70cm和90cm,可满足不同残疾人群需求。扶手表面采用树脂材质,具有恒温、抗菌功能,并且具有一定柔软性。此外,场馆内所有墙面阳角都做抹弧处理,避免尖锐墙角可能产生剐蹭伤。

电梯门采用透明玻璃设计,轿厢内外通透,可同时容纳4个轮椅。记者注意到,除了在正常高度设置的一组电梯上、下按钮外,在距离地面20cm的地方,还设有一组上、下按钮。

“这组按钮就是专门为轮椅人群设计的。这样的设计高度可以让他们直接用脚触碰到电梯按钮。”赵根祥解释。

门框上方设警灯装置第一时间可获救助

●运动员公寓

运动员生活区域,包括公寓、餐厅和接待大厅及医疗康复、科研及教育培训用房位于冰壶馆和冰球馆东侧综合楼。地上7层、地下2层。其中,1楼为餐厅,2楼、3楼分别提供医疗科研、康复、教育培训服务。

运动员公寓设置在4楼至7楼,共计64间房,可供128名运动员住宿。

公寓是标准的双人间,宽敞明亮。考虑到残疾人的使用特点,房间内包括书桌的容膝空间,低位的床、门框警灯以及紧急呼叫按钮等,都采用了特制尺寸。

记者注意到,每间公寓门框上方还设置了警灯装置。一旦运动员在房间内发生意外并触碰紧急按钮后,红色警灯将同时亮起,工作人员或者相邻房间运动员可第一时间找到准确位置并进行救助。

卫生间设计同样体现着无障碍理念。采用半自动平移门设计,只需轻轻推拉,门便自动开关。门洞净距为85厘米,方便轮椅人士通行;洗漱台设置高度为离地面70厘米,低位设计的同时给轮椅运动员留下足够的容膝空间。

可移动式浴凳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设置的双方向L形扶手和上翻扶手,马桶左侧安装特殊定制扶手,为运动员提供更有效手臂支撑点,右侧墙壁上安装的斜“U”形扶手可以满足不同身高运动员借力。

●赛后利用

冬夏项目场地可转换健全人也可使用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充分考虑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也实现了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的“两栖”能力。

据悉,场馆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满足北京冬奥会比赛要求,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场馆今后运营能力和利用率,可以满足冬夏季不同运动的场地需求。

冬残奥会结束后,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除了保障国家队的日常训练,还将承担多维度的功能。在承接国内、国际单项赛事的体育比赛、教学等任务的同时,还将为社会和残疾人群体参与冰上运动提供共享服务。届时,不仅残疾人,健全人在这里也将体验到舒适方便的软、硬件服务。两座训练场馆将通过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转换,变身为多功能场地,开展球类活动、文化演出、商业推广等,为一般的比赛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提供场地。

■探访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近日完工。据悉,该馆是全国首个残疾人冰上项目训练专业场馆。

“一般普通的训练场地,冰面都会比场馆内地面高一些,但这里的冰面和地面高度是一致的,残疾人运动员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冰场。”像这样细致的设计,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还有很多。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工程环境部部长赵根祥介绍,从比赛训练馆到运动员住所,甚至包括电梯、洗手间等空间,都有专门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所做的设计。

对话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

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新京报:在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举办的这次活动,是出于什么想法?

杨金奎:1992年10月,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要通过一年一度的活动推动人们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并消除影响残疾人充分参与生活各方面的障碍。

这次在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举办国际残疾人日暨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就是充分利用冬残奥会筹办契机,发挥残奥运动影响力,促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社会文明进步。

新京报: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进展如何,各竞赛场馆的无障碍建设情况怎样?

杨金奎:目前,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按照两个奥运“同步筹办、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各部门在场馆规划建设、竞赛组织、赛事服务、宣传文化、市场开发和人员管理培训等方面同步推进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近期在场馆设施手册(OB)和场馆运行计划编制工作中充分考虑冬残奥会需求,发布了《冬残奥会竞赛项目知识介绍片》、《残奥价值观教育》材料,宣传推广残奥运动。编制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技术指标图册》,为各场馆无障碍建设提供具体形象的技术指导,推动完善无障碍设施,创造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赛事无障碍环境。

新京报:你认为通过举办冬残奥会,我们可以留下哪些遗产?

杨金奎:我们积极做好冬残奥会可持续和遗产工作,相关工作要求与“国际残疾人日”的设立目标一致,要通过筹办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推动冬残奥运动的广泛开展,培养更专业的体育管理服务队伍。

同时宣传推广包容性社会理念,关注无障碍意识提高和无障碍环境建设,通过筹办冬残奥会对政府决策和公众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残疾人更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保障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权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A06-A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吴为应悦

A06-A07版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王嘉宁

新闻推荐

马拉多纳静静地躺着,灵柩上披着阿根廷

马拉多纳静静地躺着,灵柩上披着阿根廷国旗和他最熟悉的10号球衣,身边放着的是象征足球最高荣誉的大力神杯复制品。11月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