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裁判又“抢戏”

潍坊晚报 2020-11-03 09:17 大字

11月2日,在青岛黄海对阵武汉卓尔的保级比赛中,因不满裁判判罚,武汉卓尔教练组多次冲进场内讨要说法,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事实上,本届中超联赛出现多次争议性判罚,为此中超也表示拟建立裁判工作对外发布机制,统一判罚尺度。

中超开赛至今已有多次争议判罚

11月2日,中超同时打响多场比赛,但也出现了争议,武汉卓尔对阵青岛黄海的比赛中,宋志伟无意肘击被直接红牌罚下,而上海上港对阵江苏苏宁的比赛,吕文君的动作比宋志伟更加恶劣,但仅染黄。值得一提的是,执法武汉卓尔和青岛黄海比赛的是韩国主裁判高亨进,而执法上海上港对阵江苏苏宁比赛的是本土裁判郭宝龙。一位洋哨和一位土哨,判罚标准完全不一样。此外,在武汉卓尔和青岛黄海的比赛中,因不满裁判的判罚,武汉卓尔的教练组多次冲进场内欲向裁判讨要说法。

事实上,本届中超联赛开赛至今,比赛结果反而变得不怎么重要,裁判反而成了话题中心。在鲁能和华夏争冠组排名赛首回合,鲁能球员费莱尼进球被吹无效的判罚,最终被认定是错判,但结果无法更改。此外,鲁能在与国安的两场比赛中也出现了争议性判罚。首回合比赛,主裁判沈寅豪在下半场判给了国安一粒极具争议的点球,引发了鲁能方面的极大不满,鲁能的球迷甚至去举报了沈寅豪论文抄袭,学术不端。次回合比赛,为避免争议,由韩国裁判金希坤执哨,但在VAR助理裁判马宁的提示下,吹掉了段刘愚的进球,理由是之前格德斯抢断时犯规在先,一分钟后,国安队张玉宁反进一球奠定胜局。赛后,鲁能队员纷纷在社交媒体表达不满,球迷也是不依不饶。

疫情下的特殊赛制,给裁判执法带来挑战

中国足协裁判部人士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赛季中超以赛会制形式举办,赛程压缩,给裁判执法工作带来挑战。

该人士说,挑战表现为:一是裁判没有条件进行系统训练、培训,从疫情暴发到中超开赛,基本所有裁判连训练场地都无法保证,都是靠在家训练保持身体状态。从去年联赛结束到今年7月末开赛,8个多月没有比赛锻炼机会。绝大多数中超裁判不是职业裁判,都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裁判工作。二是由于疫情没法聘请欧美高水平裁判来华执法关键比赛,加上赛程压缩,球队对每一场比赛结果都格外重视,尤其是第二阶段采用双回合淘汰赛制,更是给裁判执法带来很大挑战。三是近年来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每年都对《足球竞赛规则》进行较大改动,各国联赛在实施新规则时都遇到困难和争议,就连英超和意甲也面临俱乐部和社会对裁判工作的质疑。

该人士表示,必须承认,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足球裁判整体业务水平距离世界和亚洲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未来将统一判罚尺度,建立对外发布机制

上述人士还表示,裁判工作的确有待改进,未来将大力培养本土裁判,完善选材机制,统一判罚尺度,拟建立裁判工作对外发布机制。

针对被广为诟病的判罚尺度不统一问题,裁判部人士说,目前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每个人对新规则、这项运动的理解不尽相同。足协会尽可能消除差异,比如一名裁判上下半场尺度要统一、主裁判和VAR尺度要统一等。

按照行规,争议判罚评议过程和裁判内部处罚结果不对外公布。但裁判部人士说,考虑到球迷诉求、媒体呼声,中国足协拟建立裁判工作对外发布机制,定期把社会广泛关注的裁判判罚问题,从技术层面对外适当发布,增强外界对裁判工作的认识。考虑到维护裁判威信,不会公布所有细节,这也是对国际足联相关规定的遵守。

该人士说,中国优秀的足球裁判屈指可数,培养力度亟待加强。一是中国足协拟成立裁判学院,使培训更加系统化,挖掘更多年轻裁判;二是聘请更多高水平讲师授课;三是完善选材机制,性格、判断力、理解力等都是选材重要因素;四是多给本土裁判执法机会。近年来多次邀请外裁,不仅成本高,且使得本土裁判缺乏锻炼机会。对于本土裁判尤其年轻裁判要敢用、善用。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少儿足球运动 需要精心呵护

日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7条禁令和1条严控事项都是硬性规定。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