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裁判成“背锅侠”土哨提升刻不容缓

济南时报 2020-10-11 13:54 大字

□侯超

中超第14轮,鲁能前任主帅李霄鹏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60多天非常不容易,来到这里的所有人都是英雄。”这句话适用于教练员、球员,也同样适用于中超的本土裁判员。

在这一季特殊的中超联赛中,本就薄弱的本土裁判员队伍面临着一次不小的考验。据统计,大连赛区共有19位裁判员参与执法工作,苏州赛区前后共有20名裁判员参与,这几乎囊括了所有中国本土精英裁判员。马宁、马明、傅明、石祯禄、张雷……这一个个经常引起争议的名字,同时代表了中国裁判员执法的最高水平。

目前,中国本土的职业裁判员只有3人,大多数裁判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一背景下,这支裁判队伍在过去两个月中承担着大量的执法任务,经常有裁判需要在同一轮中连续执法两场比赛,单是身体上的劳累就可想而知,还有巨大的心理与精神压力。

当然,这不能掩盖土哨业务能力不足的事实。在多场比赛中暴露出的判罚尺度不一、比赛场面失控、裁判权威失信等问题,也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程度不高的直接体现。

解决这个问题,裁判员本身是最为关键的角色。除了理论知识的提升,土哨们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实战执法能力。本赛季的特殊环境为许多裁判的成长提供了一定的土壤,随着执法场次的增加,经验更加丰富的他们也在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从这一角度看,当下的争议也是中国裁判队伍成长经历的一部分。

当然,这样说绝不是为黑哨、昏哨进行开脱,对于裁判的争议判罚,足协与有关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监管体系。现在,中超联赛在每轮比赛之后都有裁判报告,只是这份报告只是足协的“内部刊物”,这样的体制无法让执法者获得更多的制约力,引入社会监督、公开裁判指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功夫在当下,更在长远。如果说球员能力不行还能指望归化政策,那裁判员的培养则必须完全依靠本土力量了。一个残酷且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足球裁判的水平与中国足球水平基本相当,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本赛季有许多年轻裁判员脱颖而出,并且有着不错的表现。只是,洋哨回归之后,他们还能否获得足够的机会?年轻裁判员的成长怎样保障?当其面临困境怎样引导与培养?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制定详细的计划与具体的举措,并长期坚持下去。

在比赛中,球员需要为自己的犯规动作买单,在联赛管理中,裁判员也要为自己的错误判罚付出代价。不过,莫让本就羸弱的中国本土裁判队伍成为联赛职业化进程中的“背锅侠”。提升联赛质量,球场之上要做,球场之下要做得更多。

新闻推荐

亚足联更新亚冠东亚区赛程:11月18日开赛 申花率先出战

新华社吉隆坡10月4日消息,亚足联4日在官方网站上更新了亚冠联赛东亚区赛程,开赛时间由先前宣布的11月15日推迟至1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