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体育> 正文

体能测试“困住”众多体育名将

潍坊晚报 2020-10-01 09:04 大字

近日,多项体育竞技项目比赛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但多名体坛运动健将却因体能测试未达标而无缘决赛,包括“傅园慧预赛第一无缘决赛”“王简嘉禾破亚洲纪录无缘决赛”“叶诗文体能未达标无缘决赛”等词条先后刷上微博热搜,其背后指向的“体能测试”的合理性,引发网友热议。

至少七名游泳健将因体测不达标无缘决赛

9月27日,在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中,游泳女健将王简嘉禾在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以15分45秒59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了亚洲纪录,次日,其在女子800米自由泳预赛中,以8分20秒96的成绩再次斩获第一。然而王简嘉禾因3000米体能测试未能达标,无缘决赛。

记者统计发现,因体能测试未达标而无缘决赛的“窘境”,在游泳选手上频繁出现,截至目前,至少有7名游泳健将,因体能测试未达标而无缘决赛。如9月28日,傅园慧在女子100米仰泳预赛中以59秒48率先抵达终点,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于静瑶以2分25秒27名列女子200米蛙泳第一;广东名将余贺新在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中以21秒79打破全国纪录,这三位冠军选手虽然成绩达到东京奥运会A标,但皆因体能测试分数过低无缘决赛。

除了游泳界,体能测试的“紧箍咒”也难倒击剑和体操等竞技项目的部分选手。9月28日,2019—2020赛季全国击剑冠军赛南京站成年组女子重剑个人赛中,2019年世锦赛女重团体冠军成员无人入围8强,其中孙一文、林声因体能测试成绩止步16强。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因体能测试淘汰的运动员太多,女子跳马决赛中,一名选手选择了难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赛,最终获得全国第五名。

体测成必考项目,与津贴和奥运资格挂钩

“困住”了众多体育名将的“体能测试”究竟是什么?记者查询发现,2020年2月24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称,各备战单位需将体能达标作为选拔运动员的前提条件,不达标者不得参加东京奥运会。《通知》还提到,体能测试要与发放训练津贴挂钩,对体能测试不达标的运动员及相关人员要按规定坚决扣除部分训练津贴。

记者也查询了《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2020年2月版)》了解到,体能达标测试分为基础体能测试、躯干稳定性和上下肢左右侧力量均衡性测试、以及板块体能测试。其中基础体能测试包括BMI、坐位体前屈、30米跑、垂直纵跳、引体向上、2000/3000米跑二选一等项目。三项测试各100分,单项不低于75分、总分不低于240分者视为体能达标。

据悉,今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体能竞赛,设置垂直纵跳、引体向上、躯干核心力量、30米跑、3000米跑5个项目,根据竞赛规程,游泳比赛预赛前16名运动员根据体能得分排序,取得前8名的运动员才能进入决赛。

“一刀切”做法欠妥,应据项目设置不同标准

在竞技项目赛事中新增体能测试的“必考”项目且还要与奥运资格、津贴挂钩,是否合理?

记者留意到,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的《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狠抓体能训练,其原因之一为助力反兴奋剂工作。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竞技类体育项目中,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本就不可分割,拥有良好的体能,才能承受高强度比赛,保持住稳定的发挥和心理状态,从而降低受伤风险。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向没错,但任何运动项目都有专属的基本特点,增强运动员体能,应该针对不同项目设计出合理的测试项目和达标标准,而不应该以一个标准来‘一刀切’,我想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都希望能有针对不同项目的,更个性化的体测方案出台。”上述人士表示。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中国体育推出26项国庆档赛事 涵盖女排乒乓全国锦标赛

为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节假日期间的观赛需求,今年国庆节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中国体育国庆档”系列赛事。今年“中国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