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人物纪录片《时代 我》聚焦“时代范本” 【视线】如何面对“下半场”,关乎我们所有人
90岁的袁隆平老人,依旧坚持每天下田观察水稻生长,较真儿起来一脸严肃,闲暇时则和普通人一样,喜欢打麻将吃零食。
这是7月6日上线的系列人物纪录片《时代 我》第一集中的主人公——一个真实的袁隆平呈现在观众面前。
《时代 我》由腾讯新闻出品,通过对袁隆平、舒淇、陈其钢、吴亦凡、张晓刚、邓亚萍、王景春、张伟丽等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跟拍,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时代中的奋斗与沉浮,通过这些多样性的“时代范本”探索人生的价值。
从90后吴亦凡到已至耄耋之年的“90后”袁隆平,从前奥运冠军邓亚萍到UFC(即终极格斗冠军赛)冠军张伟丽,从奥运会主题曲创作人陈其钢到当代艺术家张晓刚……这些被选中的“时代范本”们,横跨文化、艺术、科学、体育等多个领域。
为何会如此选择?纪录片监制朱凌卿解释称,这有助于以更加开放和多样的视角去展现当前时代的不同切面,呈现不同领域与时代跨度下的探索与追求。
观众看纪录片是看什么呢?一看故事,二看情感,三看这个事和我有什么关系。监制季业这样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出这些让人仰望的人物和我们这些普通个体之间建立的是什么关系。”
因此,《时代 我》与其说是在纪录名人故事,不如说是还原了名人最接近真实的状态。
比如演员王景春私底下是一个潮男,特别爱吃,也是严重的“吃鸡”爱好者,看直播、打游戏,喜欢那种少年英雄感。他爱去当地特色小店。大学时每天都要读书,每周要交两次读书报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格斗女王张伟丽的房间里都是粉色的,粉色的窗帘、粉色的被子……她每周会去菜市场买菜,但买肉的时候她都不靠近,会请她的队友去买,她不想看到那种血腥的场面。
“真实”,是《时代 我》的追求,也是这个纪录片的重要看点。季业介绍道,在持续近两年的高质量跟拍中,纪录片抓取了人物工作中的细节、情绪上的喜悦悲伤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用客观的镜头最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鲜明性格和生活状态,挖掘出了每个名人背后不为大众所知的隐秘故事。“这些真实记录,保留了生活的粗粝感,在最平常的生活日常中显露出了更有价值和更普世的个体历程,让每个人都能在被记录者身上看到时代的影子,看到自己。”
除了真实记录之外,《时代 我》还就片中呈现的故事和细节,对嘉宾进行了深度采访,真实记录结合深度访谈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挖掘嘉宾行为背后深层的思考。
一场正式的音乐会当中,更重要、更经典、更有难度的作品,都会在下半场演奏。
《时代 我》选择的录制嘉宾年龄、经历、性格各不相同,但都已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他们中多数人的成就甚至是行业内世界顶尖。在辉煌的“上半场”之后,他们如何面对、定义、度过自己的“下半场”?
主创们普遍认为,下半场它不能够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年龄划分,实际上是说人在经过一定的阶段,尤其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他该怎样重新定义自己的方向;下半场不一定是某种状态的成功,也很有可能是失败;上半场其实是一个创造成就的过程,而下半场仍然是在不断地自我折磨过程当中。
《时代 我》本季的主题即为“下半场”,这不仅关乎成功人物,更关乎所有人。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些命题:高峰后如何更进一步?如何看待成功?如何计划人生的后半程?纪录片寄望通过这些知名人物的“下半场”故事,给观众提供思索和力量。
诚如季业所言,“我们只想希望观众静静地看,能从画面的连接当中感受到一点我们当时拍摄甚至后来剪辑时感受到的情感,感受到的性格,然后把他记住。看看是否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某种反思或者影响,这就足够了。”
新闻推荐
为了一本书,你是否愿意长途跋涉去往远处?我们为书籍奔走四方,眼里是关于未来愿景的反射,脚下是变迁的道路,身后是历史扬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