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足球教育从“瞎踢”开始,还真不是瞎说
足球从娃娃抓起,这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但为什么执行效果不佳?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观念出了问题,唯成绩论,太功利了。以功利之心去搞足球,不仅成人足球上不去,青少年足球也搞不到点子上。
“足球教育应该从‘瞎踢’开始。”
初听这话,还真有点被惊着了。说这句话的,是张路指导。
张路指导是谁?“段位高”的球迷一定不会陌生。他曾担任过北京足球队门将,退役后到北京体育科研所工作直至副所长,1991年获得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
但副所长、高学历不过是常规操作,真正让张路扬名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担任央视意甲联赛的解说嘉宾。
记得当年和他搭档的是张慧德。一个庄重,一个活泼;一个懂足球,一个懂意大利语;一个操着标准的京片子,一个略带南方口音。两人你唱我和,竟成“天作之合”,大受球迷欢迎。
想起来,那真是意甲联赛在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球迷不可多得的一段欢乐时光。
随着1996年进入国安足球俱乐部高层,张路逐渐淡出足球解说,这些年则致力于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
比如北京国安这两年做的“小比赛,大梦想”,就是让孩子自由地游戏,进行小场地比赛,四对四或者五对五。不要教练,也不要老师去管他,去告诉他怎么做,就让孩子自由地踢。
为此,他们还提出一个口号,叫“一班两队,一周两赛,小场瞎踢,健康快乐”。
结果,这个项目大受学生欢迎,家长也支持,因为一周才两赛,每次才40分钟,不影响学习。
这个形式,其实也不算什么创造,《国际足联草根足球计划》就明文要求,6~12岁的儿童踢足球,就要在小场地比赛,自由发挥。
看来,足球教育,从瞎踢开始,不仅符合孩子天性,也是国际潮流,还真不是瞎说。
足球从娃娃抓起,这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但为什么执行效果不佳?
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观念出了问题,唯成绩论,太功利了。
我们处处以提高为主,以选拔运动员为核心,结果导致“早期专项化”,孩子连学习也不要了,整天就知道踢球,造成所谓的“学训矛盾”。
结果只能形成一个局面,家长不支持、学校不支持、老师不支持,这三方面不支持,普及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可见,以功利之心去搞足球,不仅成人足球上不去,青少年足球也搞不到点子上。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搞足球其实也有个初心问题,那就是,“我们搞足球,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界杯出线,中超登顶,亚冠夺冠……这些当然都是现实目标,但不是根本目标。
国际足联对于足球运动的目标是这样定义的:“团结、教育、文化,以及人道主义精神。”中国足协章程也有明文规定,就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和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听起来都很虚,但其实非常重要。
足球从来就不只是一项运动,它是一种文化——大众文化。搞足球的根本目标是人的教育,是身心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无论是成人足球还是青少年足球,无论是普及还是提高,都需要服从这个根本目标。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能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和魅力,足球才能真正在人们心中扎下根来。
足球在中国至今仍被视为第一运动,但可叹的是,它从未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我们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爱足球,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负责谈论足球,骂足球,那不是真正的爱足球。
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足球苦大仇深的原因所在。
那么,就不妨从孩子瞎踢开始,让快乐一点一点回来,中国足球或许还有疗救的希望。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亚足联5月27日宣布,经与国际足联商议,亚足联同意中韩两国足协的提议,将东京奥运会女足预选赛附加赛中国队与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