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 修炼内功 中国体育产业“八字箴言”熬过寒冬

澎湃新闻 2020-03-03 17:10 大字

“这次疫情对体育行业造成很大冲击。一些在国内举办的国际赛事延期举办或异地举办;体育场所挂牌歇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延期开工……”

一周前,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言犹在耳。虽然近几日不少体育企业逐步复工,但整个体育产业依旧面临严峻形势。

如何帮助中国体育企业熬过疫情“寒冬”?

上个周末,一场由全国城区体育工作研讨会秘书处、中国企业体育协会城区体育工作促进会主办的线上研讨会吸引了超过百位体育行业资深从业者,讨论的主题正是——体育企业如何转“疫”为机。

线上研讨会。

疫情冲击,寻求“副业”熬过寒冬

如果没有这场新冠疫情,即将过去的这个冬季本是中国体育产业乘势而上的一个绝佳契机——东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欧洲杯已经万事俱备,北京冬奥会进入两周年倒计时。

遗憾的是,一个最好的雪季却遭遇了“最短的营业”。

在这场主题为“转“疫”为机”的研讨会上,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目前国内已建成770多家滑雪场,今年中国部分地区降雪量比往年多,原本有利于滑雪场减少人工降雪、降低运营成本。然而受疫情影响,1月24日起各地滑雪场陆续关闭,客流量“断崖式”下降,光是河北的冰雪场馆接待人数较2019年就下滑278万人次……

“这本是最该挣钱的时候。”阿勒泰的将军山滑雪场负责人史志强就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吐露疫情给他们造成的现实压力,“人员工资问题,包括今年入冬时,为了有更好的效益、滑雪者有更好的体验,我们买了不少设备,财务压力比较大。”

面对这样一场几乎无法提前预知的疫情,很多体育从业者和史志强一样,选择“听天由命”的心态,“今年的雪季也就这样了。我们雪场能开到三月底,但即便那时疫情结束了,也顶多服务一下当地人。”

但随着疫情的持续,越来越多体育产业从业者开始寻求“自救”,其中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在“副业”上下功夫,就如史志强告诉新华社的做法:

在做好下一雪季宣传的同时,做好夏天的“补充”项目,比如尽快建好旱雪场,搞音乐节、夜市,还会做山地自行车、热气球、卡丁车、徒步等项目

乐刻运动开启线上教学模式。

危中寻机,修炼“内功”提升自我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体育产业而言,这场疫情中也存在着一些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如何发挥体育企业的自身优势”和“如何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企业的弯道超车”,成为了研讨会的焦点和热烈讨论的话题。

“企业应抓住疫期居家锻炼契机,谋求发展机会展开分享”,这是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副秘书长、北京体育职业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教授牛映雪老师给所有体育从业者的建议。在她看来,新冠疫情、居家体育和发展机会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以近段时间将“线上团课”经营得火热的乐刻运动为例,据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的线下门店如今已经陆续申请开业,虽然还没有正式开门迎客,但是线上的流量弥补了一些线下的损失。

据介绍,乐刻运动联合腾讯视频、西瓜视频、支付宝、优酷等几大互联网平台发起“共克时艰,宅家也爱做运动”活动,以视频为互动方式发起全网公益话题,全网播放点击突破破20亿次。

而乐刻与抖音、快手等平台联合推出线上健身房直播,23天直播全平台观看量超700万,创造了全国行业团操直播的历史纪录。

在疫情限制了出行的大背景下,乐刻运动这样的体育企业借助“线上团课”为更多人带去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课程,其实也是体现了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员、原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老师在研讨会上提到的“体育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新时代体育价值”这个话题。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体育企业都能像乐刻这样从“线下”顺利转移到“线上”,因此,“开源节流、修炼内功”就成了更多体育企业的选择。

一位体育从业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让员工了解疫情的影响并达成共识,然后借助这段时间培训团队的素质和凝聚力,加强团队的沟通、管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水平,是疫情期间的重点。

中国体育产业正在和疫情博弈。

未来光明,疫情过后“井喷”发展?

的确,一场疫情成了对中国体育从业者们的一次大考,共克时艰后所练就的智慧、应变能力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或许会成为未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笔财富。

而国家体育总局也在为疫情过后的体育产业发展做着准备。

正如彭维勇副司长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所介绍的,体育总局一方面积极开展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推动研制赛事活动的安保、自然资源开放等配套政策,推动协会实体化改革,释放更多体育资源;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创新支持政策,包括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利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安排专项帮扶资金等。

上海在近期出台的《关于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中的12项举措就是对体育企业最好的支持和鼓励。

“疫情过后将迎来全民健身新的热潮。”在这场“转“疫”为机”的研讨会上,几乎与会的所有嘉宾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这份信心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正是得益于过去几年培养起来的巨大运动人口基数,以及疫情过后人们对于健康体魄的重视,包括YSBA青少年体育商学院执行院长王娅莉和其他参与嘉宾才会对未来的产业发展如此乐观——疫情结束后,健身休闲消费或进一步迎来井喷式发展。

“我们也希望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影响尽可能小一点。希望看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量中小微体育企业得以生存。”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展望未来,“相信疫情后迎接中国体育产业的将是更加灿烂的明天。”(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英超综合: 狼队力压热刺 曼联战平埃弗顿

新华社伦敦3月1日电英超1日进行了第28轮的两场比赛,狼队和热刺联手献上精彩的进球表演,两度落后又两度扳平的狼队最终由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