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上的绝地反击 评电影《绝杀慕尼黑》

滕州日报 2020-03-03 09:53 大字

孙仲

央视电影频道3月1日播出了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我,正好在家重温了这部影片。

这是一部聚焦篮球运动的体育电影,讲述了发生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锦标赛决赛中,苏联篮球队一举打败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篮球队的故事。该片于2017年底在俄罗斯上映,以30亿卢布创下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纪录,据说普京也承认曾偷偷看过该片,可见该片在俄罗斯的影响力有多大。

提起体育电影,很多人肯定会想到2017年上映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以及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期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国产影片《夺冠》,它们打开了以国际体育比赛为背景的体育电影的新局面,带给观众的观影体验不同寻常。《绝杀慕尼黑》豆瓣评分8.3,猫眼和淘票票的评分更是高达9.6和9.3。

1972年的苏联,实行的是冷战时期的封闭政策,体育体系也是陈旧甚至落后的。奉命担任苏联篮球国家队主教练的加兰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诸如采用美式先进的训练体系,为球队注入新鲜血液等。在那个年代、那种背景下,实现这些新思路谈何容易,加兰任及其组建起来的球队却硬是坚持了下来,直到一次次走出国门,最终来到慕尼黑奥运赛场。

加兰任在担任主教练后曾向全世界宣布,要在国际奥运会赛场上打败美国篮球队。然而在慕尼黑奥运会进行过程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恐怖袭击活动,苏联有关体育官员想借此退出比赛,以免最后比赛成绩不理想,影响到各自的政治前途。但加兰任毅然选择坚持和相信自己的队员,并最终兑现诺言,战胜了美国队,夺得了冠军。

实际上,该片关于队员刻苦训练的镜头并不多,主要笔墨放在了与美国队的最后决战上。这场比赛,可谓是扣人心弦,精彩不断。苏联队自从一开场“球”开得胜后,一路领先,眼看比赛就要结束,却被顽强的美国队追平和反超,在仅剩3秒钟的时候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锁定胜局。此时,场上美国队员、场边替补席美国队员以及现场大量美国观众,已经开始提前庆祝胜利了。

然而如此重大的体育赛事,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就在全场比赛结束哨音响起,人们为苏联队到嘴的“鸭子”又飞掉而感到惋惜的时候,苏联队发现3秒钟的时间并没用完,便向裁判组提出疑异,裁判组发现是计时器出现故障,最终裁定重新比赛3秒钟。结果就是这重来的机会、宝贵的3秒钟,让苏联队起死回生,一计长传得手投篮成功,最终取得胜利,将懊恼抛给了美国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苏联队没有超强的战斗力和毅力,在那样紧张的时刻及状态下,能抓住机会反戈一击,实现“绝杀”吗?或许这与加兰任平时教导队员们要相信自己,学会拼搏有关。就在最后3秒钟重新比赛的时候,加兰任还不忘提醒大家“忘记时间,专心比赛”。隐约之中,呈现出了战斗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色彩。

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到片中一个感人的情节:队员萨沙身患重病,在得知自己时日不多后,决定与女友亚历山德拉分手。亚历山德拉不离不弃,以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来安慰萨沙,鼓励他不要在意剩下时间多少,只要尽力拼搏,活出意义就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萨沙决定暂时放弃治疗,全力以赴参加对抗球场劲敌美国队的战斗,并在比赛中投入最后一球、也是关键一球,帮苏联队赢得了胜利。

而诸如此类的动情点,在片中还有多处呈现,让人感受到枯燥的体育训练之外亦有温馨与情怀。比如,萨沙在国外患病,球队领导嫌国外花费高,以没钱为由建议回国治疗,加兰任则觉得不能耽搁,便拿出原本准备为自己孩子治病的钱垫付医疗费,让萨沙及时住院治疗。再比如,训练过程中,主力队员谢尔盖请假回老家参加妹妹的婚礼,加兰任考虑到比赛越来越临近,原本不想批假,但又觉得队员参加亲人婚礼之类的天伦之乐不应被剥夺,于是便组织球队集体前往,在谢尔盖回老家继续训练,同时还能陪同谢尔盖参加他妹妹的婚礼,传递球队的温暖与祝福。

新闻推荐

直通奥运!中国女篮用胜利与祖国共克时艰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8日电】力克奥运会亚军,直通东京!备战受疫情干扰的中国女篮克服了失去主场的不利因素,在8日进行的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