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有金门大桥的光辉 也有华人的悲情
旧金山——San Francisco,得名自方济会创始人阿西西的方济各。粤语一般称之为“三藩市”。1848年,加州的河床里发现了黄金,这一消息随之传遍全美。
之后几年,随着淘金热的升温和金矿的开采,全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至加州。
“三藩市”作为加州淘金潮的中心地带,早期华工到美国淘金后多居住于此,称之为“金山”。
后来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为了与被称作“新金山”的墨尔本区别,而改称此地为“旧金山”,这个特定时代的称呼一直沿袭至今。
飞机落地旧金山国际机场时,已是当地时间九点,在地铁站台买票去住处,谷歌地图显示约四十分钟,车票却要整整十美金,比起去年去纽约时2.75美元一张的地铁票,着实贵上不少。
借住在朋友家。朋友出差在外,给我的地址显示在Potrero Hill,出了地铁拖着行李一路走,走到一半大呼不对。原以为Potrero Hill只是一个地名,没想到真的是一个hill(小山),小一百米高怎么看都是有的,朋友家还在山顶,就这么拖着近五十斤的行李一路爬山。爬到山顶,血槽已经空了大半,回头一望,却也隐隐约约能看见旧金山的夜景,觉得稍有安慰,也算我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朋友家的厨房(本文图片均如无说明,皆由作者本人拍摄)
从Potrero Hill远眺旧金山
作为一个篮球迷,即便我不是勇士的球迷,又怎能不去看一眼金州勇士的主场?第一站,就是奔赴金州勇士的主场。金州勇士队先前的主场甲骨文中心已经在上赛季结束后停止使用,新球场名为“大通中心”(Chase Center)。在谷歌地图上查了一下两者的位置,就丝毫不难明白勇士队搬迁的原因了。
新老球馆的位置对比图,老球馆甲骨文中心其实并不在旧金山市区,而是在湾区另一头的奥克兰,跨过大桥才能到达,且据说位置非常偏僻,周边餐饮、购物等都不方便。新球馆就则在旧金山市区。(截取自谷歌地图)
一路走走停停,忽而看到旗杆和有轨电车上库里、格林等人的广告,我知道大通中心近了。NBA球队的球场,不同于欧洲足球俱乐部(如诺坎普之于巴萨、安菲尔德之于利物浦)那种球队对于球场拥有所有权的模式。很多NBA球队的比赛场地并不归球队所有,平日里还可能成为演唱会或是其他体育赛事的场地。我到的时候,季前赛还没有开打,又是工作日,大通中心一片冷清,只有一家勇士队的纪念品商店尚在营业,提醒我们这个运动场和勇士队的关系。在纪念品店买了顶勇士队的帽子,便匆匆离去。NBA勇士队的纪念品商店
离开大通中心,搭乘公交一路向北,我的目的地是旧金山唐人街。前文提到,因着加州的淘金潮,大批华人远渡重洋,来到旧金山。因此,旧金山的唐人街也成为北美洲最古老的唐人街,也是亚洲以外最大的华人社区。
去年在美国东部旅行,也曾看过波士顿、纽约、费城的唐人街,相比之下。旧金山唐人街的格局更加开放,和周边其他街区并没有明显的区隔,比如北边的柏思域街,路的这一边还满是中文招牌,路的另一边就已经是“小意大利”,满眼可见的意大利语。
旧金山唐人街比东部的唐人街更热闹,非华裔面孔也更多,说粤语的“老移民”人数也明显多于新近从大陆而来、操普通话的新移民。
旧金山唐人街
旧金山唐人街
值得一提的是旧金山唐人街中的华裔美国人历史博物馆(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 Museum),展馆不大,内容和展陈却很丰富。博物馆详尽地介绍了早期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早期移民的构成,以及他们如何在异乡生存与扎根,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接纳与排斥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Paper Son”(一般译为“纸生子”)的介绍。
19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量华人涌入美国。但是华人独特的生活习惯以及过于勤勉的工作态度,却招致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反感和排斥。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暂时冻结华裔移民,除商人、学者、外交官等特定人群外,其余华人一律不等入境和在美国定居。1892年十年期满后,国会再度制定《吉里法案》以延长《排华法案》的效力。1902年起则进一步取消时限,使《排华法案》永久化。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爆发,存放大量移民出生档案的旧金山档案馆被烧毁。一些华裔移民趁此机会声称自己出生于美国,并由此获得了美国籍。
其中一些人之后回到中国,不仅利用自己的美国国籍将子女亲人接来美国,甚至还将自己的子女身份资料卖给其他人,使大量华人持假身份移民美国,这批人便被称为“Paper Son”(即父子关系只存在于移民局的纸面档案)。
由于官方档案大多在地震后的大火中被焚毁,美国移民局只得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移民站建立了一套盘查机制,以核实移民身份。审查过程通常要持续两到三周,有时甚至会长达数月。为了应付移民局官员的盘问,“Paper Son”们还专门背下了“父亲”的个人与家庭的全部背景。据统计,1910年至1940年间,进入美国的约17.5万华人中,有80-90%为“Paper Son”。
虽然二战后,美国政府启动了华人招认项目,鼓励“Paper Son”坦白以假身份移民美国的经过,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合法身份并改回自己原有的姓名,但仍有不少纸生子因害怕被追责而选择了隐瞒,终其一生都以假身份生活。他们会选择给孩子取带有自己真实姓氏的中文名字,而英文姓氏却依旧延续作为“Paper Son”的姓氏。其中一些人甚至从没有将这段经历透露给子女,最终将秘密带入坟墓。
华裔美国人历史博物馆内部
在天使岛移民站接受检查的华裔移民
华裔移民的身份证明
除此以外,华裔美国人历史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对华人文化风俗的介绍,看得出,他们想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示自己文化多元性和特殊性的努力,其历史跨度也从19世纪中期一直涵盖到当下,介绍了辛亥革命、抗战、国共内战等大的历史事件对华裔移民群体的冲击和影响。倘若是一个对华人群体或者中国历史文化有兴趣却知之甚少的美国人,在参观完这个博物馆之后,应该会颇有收获。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国内反日情绪强烈,这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本教美国人如何区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小册子的其中一页,以避免美国人在对日裔采取行动的时候伤及华裔。
博物馆对华人春节风俗的展陈
从博物馆出来,穿过唐人街一直向西走不远,就是著名的“九曲花街”(Lombard Street),因其有一路段由八个急弯组成而闻名。这段坡度非常陡的街道原本是直线通行的,但考虑到行车及行人安全,于1923年被改成目前所见的曲折迂迴情况。车行至此,只能盘旋而下,时速不得超过5英里(8 km/h)。
一到九曲花街,游客明显多了起来。但于我而言,九曲花街实在是有些无甚可观,从上到下走了一趟,也颇觉失望。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离去。
当天的最后一站,自然是旧金山的地标——金门大桥。
地图上看金门大桥?(截取自谷歌地图)
金门大桥横跨旧金山湾和太平洋的金门海峡,南端连接旧金山的北端,北端接通加州的马林郡,1937年建成时曾是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悬索桥,桥身采用橘红色,被认为既和周边环境协调,又可使大桥在金门海峡常见的大雾中显得更醒目。观赏金门大桥,选址是一门大学问,可选的地方很多,呈现的景观也各有不同,我选在了桥西南方向的Baker Beach。
走在Baker Beach上,一面是连接着太平洋的金门海峡,远处则是一点点靠近的金门大桥。就这么在沙滩上坐了下来,吹着太平洋的风,看着远处的桥。
从Baker Beach远眺金门大桥
日影西斜,海滩上的温度也越来越低。和南加州的温暖炙热不同,旧金山已有几分微凉。查了查地图,决定走到高处去拍一拍太平洋的日落,也看看夜幕里的金门大桥。日落时分的旧金山,摄于金门大桥附近
夜幕里的金门大桥
在旧金山前前后后待了有三天,没有再去景点,而是去了很多街头巷尾。旧金山不算大,公共交通在普遍依赖汽车出行的加州也算较为便利,但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却是物价高昂。从饮食到出行,比起纽约也都高了不少。印象中,纽约的公交和地铁单程票一律都是2.75美金,如果买的是交通卡,那么搭乘地铁后再搭公交,则不需要支付公交费。而在旧金山,轻轨和地铁线都是按站计费,动辄可以到7、8美金,出来之后再坐公交,一般也需要5美金以上。
后来和朋友聊天,才知道因为硅谷就在附近,旧金山从房价到生活成本,都可以算是全美最昂贵的城市。后来去芝加哥,一位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朋友接待我,知道他上一份工作在旧金山南边的斯坦福,我问他为什么从斯坦福转到伊利诺伊,从旧金山搬到芝加哥。他跟我说不为别的,只因为旧金山实在是太贵了,之前在斯坦福,他的年薪是15万美金,但生活得很憋屈,想买好一点的房子根本无望。现在的年收入只有8万美金,但生活质量却显著攀升,买房也提上议程了,他说:“我再也不要去旧金山啦!”
三天的时间当然不够了解一座城市,我也自然无权论断,但我耳听目睹的旧金山,却是真切的如上文这般。离开旧金山,我和朋友开始了自驾,沿着一号公路,一直往南方开。(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本报特稿12月8日,据著名NBA记者弗兰克-埃索拉报道,尼克斯队在解雇了主帅大卫-菲兹戴尔之后,球队总裁史蒂夫-米尔斯预计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