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十年 北京东城“小球带动大教育”

新京报 2019-12-23 00:37 大字

2015年3月13日,在 崇文小学足球节上,中国女足前队长毕妍在给同学们安排战术。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2019年暑假,一位东城区足球精英训练营的小球员在秀球技。资料图片 2015年3月,崇文小学足球节开幕,学生在进行足球练习。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2019年暑期,东城区足球精英训练营成员在大连训练。资料图片

11月28日,在热烈的掌声中,一块“中国政法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铜质牌匾挂在了北京东城区第五中学的墙壁上。

看着牌匾上墙,在人群中观礼的陈兆暗自感慨,学校曾经连稳定的球队都没有,这样的历史终于一去不复返了。陈兆是北京五中教育集团的体育教师,也是学校足球队的教练员。十年间,他眼看着在东城区校园足球工作的推广下,学校从没有稳定球员到现在拥有初、高中队两支成熟的足球队,到成为国家级足球特色校。

校门口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意味着北京五中教育集团正式成为中国政法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后者将通过参与指导学生体能训练、心理辅导以及进行交流比赛等方式与北京五中共同培养体育特长生。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在全国内首次与中学合作,也是东城区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长链条培养计划,将与更多高校、俱乐部合作。

从娃娃抓起

东城少年与校园足球共成长

挂牌当天,北京第五中学的高一学生陈奕帆也很激动,他是学校足球队高中队的成员。陈奕帆依稀能感觉到,这块牌匾将给他和他的队友们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成长机会。

小小年纪的陈奕帆其实已经有10年球龄。他自爆自己从幼儿园就开始喜欢足球,并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始“踢着玩”。小学就读于东城区史家小学的他,三年级时正赶上2012年史家小学足球队成立,于是有些足球功底的陈奕帆不但入选还当上了球队队长。

但真正让他坚定足球梦想的是与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的同场竞技。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3月20日,贝克汉姆现身北京史家小学,在当天官宣担任“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及中超联赛推广大使”。那一次,四年级的陈奕帆与他的队友们有幸与世界级球星同场踢球。幼小的陈奕帆内心第一次真正对足球运动产生崇敬与神圣的感觉,他告诉记者,就是这件事让他更加坚定了足球梦想。

事实上,陈奕帆们不知道,无论是学校成立足球队还是与世界级球星见面,都只是东城区的教育者们为中国校园足球建设努力的一小步。

此后几年,教育部对校园足球建设的政策要求愈发明朗。2014年7月,时任教育部部长称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项目,并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2015年,教育部联合6部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是: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深化足球教学改革;加强足球课外锻炼训练;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畅通优秀足球苗子的成长通道。

以此为指导,以北京东城区学校为代表的校园足球建设如火如荼。

2014年9月,六岁的程熙在北京东城区崇文小学入读一年级,由于他5岁开始就参加过足球启蒙训练,入校后很快被选入学校足球队。如今已经六年级的程熙因经常踢球训练,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他说起足球眉飞色舞,“我每天都是完成作业以后才去踢球”,程熙告诉记者,因为比赛和训练会占据一些学习时间,他都是利用课间别人玩儿的时间写作业。

从小队员到现在成为小学球队的大队员,程熙的教练王立峰说,能明显感受到足球带给孩子的自律和成长,这个聪明乐观的男孩现在即使输了比赛也不哭,“我是个男子汉,才不会哭呢,如果输了球就好好反思,下次赢回来。”程熙大声说。

他还跟记者分享了对足球运动的认知,“踢足球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锻炼意志,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赢球。但个人能力也很重要,所以需要多练习。”

现在,足球已经融进了程熙的生活,除了自己参与足球训练,程熙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在小区进行足球推广,教别的孩子传球、带球。他希望,能在不断提升自身球技的同时还能成为一名足球的传播者和推广者,让更多小朋友喜欢足球,在踢球中健康成长。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陈奕帆带领队友在一项少儿足球城际赛中取得了全国总冠军。随后他也成了一名初中生。在他父母眼中,上了中学的陈奕帆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就气馁,因为足球磨练了他的心智,让他成为了一个不畏艰难的阳光大男孩。

如今,这个足球少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进入高中的陈奕帆,学习成绩在班里依然名列前茅。他说因为热爱足球,训练时他会非常享受,而学习时效率也会更高。

正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段勇所说,足球教育也是人生教育,一个人有再高的文化水平,如果没有精神灵魂也是不健全的。而体育正是塑造青少年人格、精神的重要工具。

“从无到有”

破解球队少、无场地难题

陈奕帆们所经历的正是北京东城区校园足球发展的十年。

“10年前爱踢足球的孩子们可没这么幸福。”陈兆回忆,那时他所在的北京五中球队只有不到10个学生,流动性大,学生和家长对足球训练都不重视,“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009年,东城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启动。东城区教委开始对区内学校进行走访、集整,鼓励各校参赛,段勇回忆,当时有球队的学校屈指可数。

随后,在东城区教委的大力推广下,学校陆续组建球队。2012年,陈奕帆所在的史家小学建立校足球队便是这样的契机。

但早期各个学校间足球水平差距大,导致早期的区级足球联赛只有七八支队伍参赛,而成绩好的也总在固定的那一两所学校内。段勇说,为了推动更多学校发展校园足球,2013年,东城区发起成立了12个足球网点校,这也是北京市第一个成立网点校机制的城区。崇文小学、史家小学等都在首批足球网点校之列。

有了球队,没地方训练更是头疼。陈兆还记得,当时学校操场面积较小,他看到有些喜欢足球的孩子就用胶带把纸团粘到一起做成“足球”在校园里踢。“看孩子们踢纸团,我有些心酸。后来我就用网球代替足球,根据5人制街头足球规则,利用学校篮球场,制定了一个‘小足球’比赛规则,让孩子们踢‘小足球’。”

段勇解释,因东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足球场地紧缺是东城区大部分学校面临的挑战,有些学校周边还有文化保护区、四合院,开展足球的条件非常不利。

如何利用好东城区内的每一块足球场地,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课余后都有场地踢球成为他们重点考量的内容。

经过东城区与体育局的磋商合作,最终东单体育场、地坛体育场、天坛体育场等足球场开放给校园足球,用来组织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比赛活动。

此外,东城区教委还支持学校与各级体育中心合作。2016年,北京五中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合作,将其作为学生踢球的场地。陈兆球队的孩子们可以从踢‘小足球’变成了踢足球。

段勇还透露,不久的将来,新落成的东城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基地也将以足球为主导。这是东城区教委、东城区体育局开发利用古城职业高中学校的场地资源进行的规划建设,目前基地已进入收尾工作,落成后将会为区内中小学生创设更优良的校园足球环境。

大力培养足球师资

实现东城区校园足球全覆盖

场地解决了,但足球教师和教练的数量、质量成为东城校园足球发展的另一个掣肘。

事实上,东城区很多体育教师早就将推广校园足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了。

“我做体育老师十年了,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北京市东城区汇文中学体育教师刘璋告诉记者,汇文中学是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2019年上半年,他要兼顾5个班的体育课及学校初、高中两个足球队的训练,半年只休息了6天不到。

白天在学校上体育课,课后带领足球队训练,周六日、节假日有时还要带队参加各种比赛。这是目前东城区很多体育老师的工作写照。

当然,兼顾足球教练也给体育老师带来新挑战。既要保证队员能在比赛时取得好成绩,又要兼顾监督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受训练影响,同时还要兼顾这些“爆脾气”的青春期少年的性格发展。刘璋告诉记者,“学校有近40人的初中足球队、20人的高中足球队,全是青春期的孩子”,他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和他们交流疏导。慢慢的,不仅汇文中学足球队在全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屡屡领先,刘璋也成为球员与家长间的“桥梁”。

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让刘老师跟孩子聊聊是怎么回事;孩子叛逆跟家长顶嘴了,让刘老师管管……足球队中很多学生家长也开始依赖刘璋。

“做足球教练近十年来,我最大的改变是更有耐心、更懂得如何跟孩子们相处了。”他说。

事实上,东城区一直很重视发展足球师资,他们长期聘请专家、优秀教练员对体育教师进行校园足球专项培训,还承办了市级“玩转英超”足球教师培训、东城区网点校足球教研组全体教师培训、等级教练员培训班和等级裁判员培训班等。一些优秀的足球专项教师还被派去足球发达国家观摩、学习。

东城有无数像陈奕帆、程熙这样的孩子,他们从幼时喜爱足球,少年时在学校引导下将足球发展成为自己的特长。对于这些足球苗子的成长,东城区也很重视。如今,每到周末和寒暑假,东城区青少年体质健康学院就会出现一些“足球高手”给孩子们进行特别培训。这是东城区教委发挥学院制功效,成立的足球精英训练营。他们聘请高水平的专业教练,为有一定足球基础的学生提供更高平台的学习与训练机会。而以足球精英训练营队员为基础组建的东城区中小学足球代表队则多次参加市级、全国邀请赛,屡获佳绩。

截至2018年底,北京东城区已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18所,市级特色足球校7所。段勇说,未来还将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机制,在体育教师队伍中进一步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增强全区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等队伍建设。

球员声音

足球也是一项高度用脑的运动

●程熙,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小学六年级学生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比赛,是四年级时参加的东城区校园足球比赛,当时我们队被抽调到参加五六年级的小组比赛。一上场,我们就意识到无论是身高还是体形对抗上,我们都不占优势,特别紧张。于是我们按照教练的战术部署,打地面传接配合,充分利用场地的宽度,调动对方,双方你来我往,僵持不下,非常胶着。就在这时,对方在自家禁区外防守犯规,我屏住呼吸,稳稳地将球罚进球门,全队异常兴奋,我们最终赢得了冠军。所以我觉得,足球不是一项仅仅用脚的运动,它也是一项高度用脑的运动。

■对话

东城区将整体布局足球特色校

●段勇,东城区教委副主任

新京报:东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场地紧张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段勇:应该说是在因地制宜地解决。我们东城受地域条件所限,很多学校没有像样的足球场,但学校老师仍然努力地、因地制宜地开展足球活动。我们通过建立机制,与东城体育局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一些体育场的足球场开放给校园足球。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多种形式、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比赛,合理、充分地利用好东城区内的每一块足球场地,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课余后、周末里有场地踢球。

新京报:东城校园足球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段勇:东城区各中小学将通过体育课、体育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校园足球,争取做到“周周都开展,人人踢足球”。

比如,东城区中小学校未来将继续创新校园足球文化主题活动,鼓励各校定期举办以校园足球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扩大校园足球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广泛开设足球课,普及足球知识,组织初级足球比赛活动;聘请足协专业讲团成员走进校园,与学生交流互动,传播足球运动知识,传承足球运动精神;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学校、学区为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足球体验活动、校园足球竞赛、校园足球嘉年华、校园足球冬、夏令营等,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紧密联系区体育局,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为区中小学校的校园足球课程、校园足球活动,提供场地、器材、师资等保障。

另外,还要建立并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机制,对区内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项培训计划,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增强全区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等队伍建设。

新京报:东城区在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上是如何规划的?

段勇:我们未来要在全东城区整体布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修订《东城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标准》,对全区中小学校实施遴选。到2022年,创建50所区级校园足球运动特色学校。此外,还要加强中小学特色校对接,利用教育改革(盟、贯、带、团)的成果,探索校园足球运动以及其他专业运动项目人才培养贯通模式,保障东城区校园足球运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对人才培养,在小学、中学、高中各阶段,实施有效的档案管理。加大对校园足球运动的支持,以精英训练培养为核心模式,加快各梯队队伍建设的布局,争取每个学龄段都有1-2支区级足球代表队。充分发挥足球特色学校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区校园足球运动发展。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设校园足球运动特色训练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创建校园足球运动队,为北京市足球培养出好足球苗子。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李丽霞

新闻推荐

高拉特宣布入籍成功 中国男足再迎归化“高”人

中国男足非血缘入籍第二人昨日出炉,广州恒大球员高拉特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能够入籍中国我非常高兴,我将尽一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