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排球> 正文

虹影:把心灵深处秘不可宣的部分呈现出来

江淮晨报 2019-12-22 07:01 大字

在携新书《罗马》柔软回归的同时,由娄烨执导的由她的小说《上海之死》改编而成的电影《兰心大剧院》即将上映

“你可以拒绝一切诱惑,除了罗马。”

虹影最近很忙,新书《罗马》出版了,而她另外一部小说《上海之死》改编而成的电影《兰心大剧院》也进入宣传期。

熟悉她的读者看过《罗马》,都在感慨,虹影又回归到“女性”“重庆”“童年”这一系列的母题。十多年前,《饥饿的女儿》《英国情人》等作品为她赢得了女性主义作家的盛名。尽管她打破禁忌的写作一直广受争议,但她牢牢攥紧手中的笔,从未放松、放弃过——事实上,她的高产量令很多作家望尘莫及,她对一代读者特别是女性的影响至今为她保持着高人气。

不过,对于“女性主义”、“女性写作”这样的标签,虹影并不是很在意。她说她只是喜欢书写女性对自身的注视,以及如何打开自己的禁区。就像《罗马》这本书的封面所诠释的,在玫瑰色的人生中,女性用两只手柔软地打捞,在虹影看来,谜底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捞的动作和过程。

“我无法回到过去,过去的一切都是障碍,可是它侵入我的记忆,将一座城,又一座城呼唤在我眼前,我不得不面对,并与你生活在其中。”《罗马》开篇,是这样一段楔子。似是其中女主角燕燕的独白,又似另一位女主角露露的。

那一座城是重庆。那一座城是罗马。它是虚构的,也是现实中的。它是记忆的,也是理想中的。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首位意大利“罗马文学奖”华人获得者虹影,花费4年时间写作,将这一切汇集成了《罗马》。

为什么是《罗马》?面对记者的提问,虹影说:“我是一个永远信的人,负面的东西难在身体内生存,罗马之美,滋养正能量,让我心情愉悦。这最令我所爱。真的,罗马就像一面神奇的镜子,让我迷失后总能找到自己,它传递给我的信息是,有一天我会在这儿住很久很久,久过我的生命。”

1962年,虹影出生于重庆南岸,在那里度过了饥饿而艰难的童年。18岁时获知自己私生子的身份,便选择了出走。从重庆走向北京、上海,在行走中品味人间百态,开启创作之旅。19岁,她开始写诗;26岁,开始发表小说。

在虹影的小说中,总有着她个人复杂的家庭出身和磋磨的成长背景的影子,但虹影却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此。在国内漂泊多年后,虹影又用十多年的时间来体会西方的文明。这些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创作,她写故土也写海外,写过去也写未来,时而笔触沉毅如《饥饿的女儿》,时而又叙述细腻似《K-英国情人》。她用超凡的想象力,艺术化地描写出性与爱的故事。

新书《罗马》,由小说和散文两部分构成。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罗马的五天半的故事,两个同样出生于重庆南岸贫民窟、却未曾相识的女孩——燕燕和露露各自逃离原乡,走到国际大都市北京,走向罗马,追寻真正的爱与自我的故事。

散文部分是虹影个人真实的人生体验,包括感情、事业、奇遇等。在罗马居住的这段日子,点燃了她想要描写女性内在世界中孤独的灵感。而对异国文化的兴趣,令虹影与意大利、与罗马有了更深层的连接。

新书命名《罗马》曾令许多人不解。有朋友建议虹影把书名改为类似《罗马五天半》或者《去罗马的女人》,虹影笑着说:“是《罗马》,就是《罗马》。‘罗马’本身就够了。”

虹影说自己去过全世界很多城市,对那些城市的文化、历史背景特别感兴趣。但那些城市却并没有真正抓住她的心,对罗马则是一直特别向往。因为她对它的神秘,对费里尼,对意大利电影非常感兴趣。但最关键的是在2005年,虹影去领罗马文学奖前后,“它就像一个神秘的手指,扭转了我的写作和生活,让我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罗马扮演了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使我一步步发生了很大变化”。

虹影在散文《罗马六章:往事随风飘来》中写道,对于一个外来者说,当你融入这座城市,虽然文化背景和信仰都不同,但要不了多久,你所有的观念都得重组,罗马的多元,并不是宽容的,外来人的恐惧和担忧,会加重,但罗马可重塑自我,你从哪里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命可以在这儿重新开始。

在长江边上长大的虹影,觉得罗马人就好像重庆人。“那些懂得罗马和生活在此的罗马人,做生意那么精明算计;做艺术家,那么唯美、充满诗意;做哲学家,那么智慧善辩;做作家那么会讲故事,不可一世;做朋友时,是亲人;做敌人时,就是黑手党,要你的命。罗马人好像重庆人,尽管重庆人的艺术感觉差点,却不缺诗意。”

以下部分节选自虹影接受《潇湘晨报》采访 想着美好的人和事,就没有什么坎过不去

问:《罗马》这个故事是您2014年写成的。为什么2019年才出版?中间这5年发生了什么?

虹影:这5年写了一套童书:从《奥当女孩》开始的“神奇少年桑桑”系列一共5本书,再加上《米米朵拉》,一共写了6本书。中途我在中国和意大利之间走走停停。《罗马》2014年写好之后,每次到罗马,都会不断地思考、不断补充和编辑,不断有新的想法进来,所以这本书写的时间最长。

问:有人曾问过您一个问题“罗马和重庆相比怎么样”,当时您回答:鸽子飞起来的样子,在罗马和重庆都有。没有他乡,哪有故知。去了罗马,才知道重庆有什么。如果让您选择最喜爱的城市,您会选哪一个,为什么?

虹影:我最喜欢的是重庆、北京、罗马这三个地方。

北京可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很向往的地方,我以前还在重庆的时候就很憧憬到北京,这也跟我们那个年代所受的教育,从小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有关吧。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有很多朋友,在这里写作的话,会跟这块土地一起呼吸,一起互动,相互影响彼此,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重庆是我的根,是我所有记忆的源头,也是我成长期间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我是从那里出发。

罗马是一种对照物,我通过罗马看重庆,看中国。在罗马,什么都可以,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它是一个多变的,也是一个有着历史、艺术的欧洲城市,我与它有着很多契缘,在我心里它是唯一的。

问:重庆是您人生的底色之城,北京上海是您的蜕变之城,而罗马是您重新筑就理想的“永恒之城”,如今,您“拥有”着这三个城市,您内心对现在的生活是满意的吗?

虹影:我对现在的自己吗?不满意!我又没得诺贝尔奖!又没中彩票!(说完,顽皮地哈哈大笑)。当然,这是我跟你开玩笑啦。但我这样一个人,确实不是一个容易对现状满意的。我总在挑战自己,挑战人生,喜欢跨界,喜欢做不同寻常的事。我以前写诗,后来写小说、写童书、做编剧、写美食书。以后,我希望有一个时间能在一个很大的画室里画画。现阶段,希望更深地接触电影这一行,想当导演。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去罗马?因为那是一个冒险的地方,它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一种挑战。

问:《燕燕的罗马婚礼》让我们能够跟随燕燕的脚步,来到罗马,体会一段跨国婚姻。您也是跨国婚姻亲历者,您与您的先生以及他的家人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又是怎样的?您是怎么去适应陌生的国度和婚姻环境的?

虹影:我一年之中,夏天会在意大利待两三个月左右,然后其他时间在中国。我女儿2007年出生,现在12岁。去年到英国读书,现在读初二。每天我们都会通视频电话。

《罗马》里有很多跨国婚姻的幽默和喜剧化的场景,很多都源于我生活周围的一些真实故事。比如燕燕到皮埃尔家参加晚宴那一段,其实就是我先生朋友的一个经历。

我从来没有婆婆,两段婚姻里都没有过婆婆。所以没有体验过所谓的“婆媳关系”。但我先生那边还是有一些婆家人,他们对我都很欢迎很友好,我不是一个“人来熟”的人,我很慢热,我要接触一个人,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我跟我先生在一个party认识,刚认识的时候,他以为我喜欢文学,就一直给我上课,比如说怎么找到经纪人,写什么体裁等等。后来我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告诉他那是虹影,已经发表了很多作品。我先生本身也是一个作家,我们平时会经常聊文学,他每写一段都会念给我听,而我一般是写书写到快出版了,才给他看。

问:您在《罗马》中用电影的手法,把五天半的时间分割成无数的瞬间,在与重庆、故乡、母体无数次的闪回与交织中描述两个女孩的人生轨迹,作品中无数次地出现意大利天才电影导演费里尼,这是不是您对导演大师的一种致敬,是不是您个人打算进行电影创作的一种尝试和突破?

虹影:整本书都是对电影大师费里尼的致敬。我在书里这么写并不是因为我现在打算要当导演,而是因为从小到大,我都很喜欢电影和阅读。我就跟《罗马》里的燕燕一样,电影和书陪伴着我的孤独。她每次看电影时,必放一张喜欢的电影里的男子的照片在旁边的椅子上。我也是这样。

问:有读者评论说:“虹影是与伤痛相处最自然得益的人,有女性极致的慧光,这种土壤才可以开出最美的玫瑰,馥郁芬芳,轻盈不轻薄。”我认为您是一个有着很深的生活智慧的人,既充满幻想,又不失人间烟火。这么些年,您经历过很多挫折与苦难,是如何与世界达成和解,与自己达成和解的?

虹影:我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书写,通过文字来看自己的生活。一种是旅行,通过旅行来远距离观察自己的生活。比如站在罗马看北京和重庆。第三种,是通过跟世界的近距离接触,这个“世界”指的是人,身边的人,就是跟家人、朋友、孩子,陌生的读者的接触。对自己来说,是特别好的方式。比如这一次我举办“罗马读者奖”,就是想回馈那么多年支持我的读者。我有很多对我特别铁的读者,从我刚开始发表文章时,他们一直关注我,会在微博上跟我交流,正因为有这些读者,近距离进入我的生活,我没有写作障碍,只愁时间不够。对于我来说,任何时候都想着美好的人,美好的事,没有什么坎过不去,我会把未来想得更好一点。

问:我们看到,《罗马》中的燕燕、露露,甚至燕燕的母亲,都敢爱敢恨、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您笔下的女性向来都有着这样的自由天性和坚韧意志,您个人亦是如此。但在实际生活中,在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中,面对亲情、友情、爱情,这种“无所畏惧”的个性有没有给您带来过遗憾?

虹影:燕燕、露露、燕燕的母亲她们三个都是重庆人,加上我,就是四个重庆人。重庆女性就有这样的、长江流水打造的钢铁般的意志个性。在实际生活中,当然会有很多遗憾、错误和后悔。但她们并不是特别“无所畏惧”,而是因为她们畏惧,才会想办法迎头而上,而不是像其他女性那样拔腿就跑。

问:由您的作品《上海之死》改编,娄烨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兰心大剧院》,入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您怎么评价这部影片的改编和演员的表现?

虹影:这是娄烨导演的又一个天才之作,他把那个年代的上海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还原了那段历史,还加强了那段历史。巩俐的出演也是非常完美,我感觉巩俐今年的两个影片《兰心大剧院》和《中国女排》,她的两个演出,是人生演艺生涯第一次跟角色融为一体。据《潇湘晨报》

新闻推荐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专访女排奥运冠军颜妮

颜妮从小梦想进入中国女排,22岁首次入选国家队,28岁站稳脚跟,年过三十成为绝对主力并两度当选“世界最佳副攻”。对于大器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