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劳模校长谈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难在哪儿④】“鼓励下一代热爱劳动要有说服力”
苏虹是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长,同时是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既是劳动教育的推动者,也是劳模精神的践行者。
她在教育行业工作这么多年,感触最深的是大部分家长嘴上说的、心里念的都是孩子“考上清华北大”,鼓励孩子往金字塔尖上站,这对所有孩子都是残酷的,因为人生不只有这一条路。学习的目的不知何时变成了不做平凡的劳动者,争当“成功者”。这样的氛围下,鼓励下一代热爱劳动哪还有说服力。
她在学校引导设立了“全人教育”讲堂,请来世界杯、亚运会竞走冠军高红苗,请来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普通士兵,请来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成为孩子们的校外辅导员。她说,不为别的,如果有一名学生心想,我可能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体育方面有天赋,未来能够成为下一个高红苗;另一名学生觉得,虽然我成绩不突出,但是我可以像士兵叔叔那样肯吃苦,未来一样有出息,她觉得就值得了。
作为一名劳模,苏虹认为,要想孩子们感同身受,成为真心认同“劳动最光荣”的普通劳动者,既需要个人对劳动岗位的热爱,也离不开社会的推崇和尊重。现实生活中,一些辛勤敬业和吃苦耐劳的普通劳动者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他们收入偏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较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这些都打击了家长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的动力和积极性,也降低了劳动光荣的含金量。
今年,苏虹和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凯利隆汽车维修中心的维修工王莹一同到沈阳市第四十中学做宣讲,她在王莹的脸上看到了自信的职业光芒。王莹是一名农民工,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艰难困苦中刻苦钻研技术的经历。他眼里的天空,多数是汽车底盘,耳中的声音,多数是发动机的轰鸣,但他的双手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他同样桃李满天下,徒弟遍布辽宁各地。
苏虹认为,社会上不乏成绩好,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成功者”,而是太缺少王莹这样有职业自豪感的普通劳动者。推动劳动教育的目的,也应当是让更多的王莹们出现。
新闻推荐
□李秀芹1958年,大姐18岁。夏天时村支书就下通知了,国庆那天要举行农业大比武,选农状元。具体比赛事项到时再公布。大姐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