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百年南开的不变基因

铜川日报 2019-10-16 07:15 大字

新华社记者 张泽伟 王浩宇 张建新

大一新生司雨佳很庆幸自己选读了南开大学,她喜欢这里的学习氛围,也同样被这里浓厚的运动氛围所吸引——体育场馆随处可见,学生们挥汗如雨;各种体育社团敞怀纳新,活动丰富多彩;新校区的学生宿舍都配有健身房,足不出户便可健身。

从小喜欢运动的司雨佳一进南开便如鱼得水,除了主修金融专业之外,她的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等业余爱好也得以延续,还增加了新的运动爱好——龙舟。

“这是一支荣誉等身的学生运动队,我了解它的历史,也懂得它的乐趣。”司雨佳说,龙舟是集体项目,一群人、一条船,同进退、共荣辱,它的价值超越了运动本身,上升到精神层面。

司雨佳的师兄李聿翻也深有同感。“龙舟比赛,不管是长距离还是短距离,所有的进程都是每一桨的总和,只有划好每一浆,才有机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已经升入研究生一年级的李聿翻说,划龙舟也给自己做科研和学术带来启示——把握每一次过程、做好每一个细节。

跟司雨佳不同的是,李聿翻在进入南开大学之前,基本是一个“体育盲”,当他第一次来到南开校园时,满眼是拿着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以及拍着篮球而过的身影,他一度认为这些学生“不务正业”。

体育运动会不会耽误学业?司雨佳认为二者并不冲突。“学习之外,总会有一些业余时间和消遣,只是我把业余时间给了体育运动。”她说。

事实上,南开大学对体育运动是绝对支持的。学校不仅完善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更从制度层面鼓励、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南开大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规定》,学校设立了记入学生档案的《南开大学体质测试成绩单》,记载在校期间各学年度体质测试成绩及体质状况定性等内容。还设立了《南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证书》,证书记载学生在毕业学年的体质测试成绩等内容,以及学生具有的体育技能及技术等级(包括学校认定的等级)。这一证书由校长签发,与毕业证、学位证同时发放。其中体质状况优异者还将获得“南开大学体魄强健毕业生”荣誉称号。

根据规定,本科生参加各类奖学金和个人荣誉称号的评审时,须以该学年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及格以上为必备条件。

南开大学体育部主任季纳新说,制定“规定”,颁发“健康证”并与评奖评优挂钩,目的在于督促、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另外,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南开还将通过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等方式,打出南开特色体育工作“组合拳”,希望在校学生把体育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毕业后以健康的体魄与生活方式走向社会。

如今的南开学子,不仅希望毕业时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拿“健康证”也成为一种时髦。

由于各项测试指标达标,李聿翻本科毕业时拿到了“健康证”,而司雨佳正在为此努力。“我有信心拿到这个证书。”她说,证书不仅是对健康体质的证明和肯定,也是一种激励,让人一直保持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另外,在一些学生看来,多一个“证书”便多一分砝码。今后毕业应聘,如果两个学生在同样优秀的情况下,多一个“健康证书”,可能会更具竞争力。

2017年至今,南开大学一共有4036名毕业生获得“体质健康证书”,其中229人获得“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

作为百年名校,南开大学并不是近几年才提倡体育运动,而是一以贯之。体育,是融入南开百年的不变基因。

“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中国近代体育先驱、南开学校的创办人张伯苓视学校体育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张伯苓认为,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体育,通过学校体育的发展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张伯苓先生强调德、智、体并进,把良好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看成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这跟我们现在的观念是契合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格,高于比赛的胜负。”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说。

在张伯苓看来,教育里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办学过程中,他将体育课纳入必修课,并完善了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同时在校园中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建立体育运动队。据南开校史资料统计,到1935年时,南开有体育团体182个,其中包括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网球、田径、越野赛跑、冰上曲棍球等项目。

张伯苓嫡孙张元龙表示:“体育最直观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励人奋勇争先、超越自我,使之成为社会推崇的价值导向。在南开,更注重的是体育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及体育的仁侠精神。”

时代变迁,体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拓展,但体育的精神内核没有变。今天的南开校园,依然流淌着百年前的体育血液,彰显着历久弥新的体育气质。(新华社天津10月15日电)

新闻推荐

林书豪CBA砍下40分 伊朗允许女球迷现场看球

林书豪已经适应了CBA的节奏。新赛季CBA联赛的脚步越来越近。而加盟北京首钢的林书豪,也正在找回他“疯狂”的状态。在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