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是因有人负重前行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好评如潮
数据显示,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的强势带动下,10月1日的大盘票房达到了7.96亿元,创造了今年春节档以来的单日大盘新高。
国庆档大片云集,由7位导演联手打造的《我和我的祖国》就颇受好评。上映3天,其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电影由七部短片构成。七部短片分别选取了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至今的七个重大事件。
《前夜》(聚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夜);《相遇》(聚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夺冠》(聚焦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回归》(聚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北京你好》(聚焦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白昼流星》(聚焦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护航》(聚焦2015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
观影之前,不少观众担心电影可能会有说教味、太刻板,但实际上,《我和我的祖国》却很接地气、很平实,口碑也出乎意料的好。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我和我的祖国》虽然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但它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它关注的是“我”,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你我他,以大历史中“我”的故事,来讲述那段岁月,实现个体与宏大时代的共鸣。
那么,大时代与“我”是什么关系?祖国与“我”是什么关系?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同名主题曲,由王菲演唱。歌曲里唱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这其实是“我和我的祖国”的第一层关系,有了祖国,才有“我”。
管虎执导的《前夜》,讲述的是开国大典前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他是负责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中电动升旗杆的林治远。
这是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作为电动升旗杆的设计者,林治远却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为这同样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动升旗装置,是他自主研发设计,还没有经过足够多的实验检测。开国大典马上要开始了,林治远该如何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
《前夜》采取的是“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手法,一个小短片拍得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感人至深。为什么包括林治远在内的那么多人,如此重视这一面国旗?为什么北京的老百姓,在得知林治远需要稀有金属材料做旗杆阻断器时,会如此自发地将家里的金属都捐出来?
因为就像电影中林治远说的,“你以为升起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牺牲与付出,让太多东西来之不易,所以才更要珍惜。
陈凯歌执导的《白昼流星》,是所有短片中与当下时间最近的,其背景是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陈凯歌将其与中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农村扶贫结合起来,其揭示的深刻内涵是——日益强大的中国已经可以将飞船送往太空,但她也不会落下任何一个贫困的国民。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国与民,不可分割,有了无数的“我”的奋斗,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无数的“我”的幸福安乐。
那“我”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歌曲里还这样唱道,“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这道出了“我和我的祖国”的第二层关系,“我”可以替祖国分担一些什么。
“祖国”不是形而上的空洞的词汇,她包括山川湖海、唐诗宋词、丝绸瓷器,也包括着无数个“我”。
如同《前夜》,开国大典前夕,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林治远这样的“我”,不眠不休、无怨无悔地准备着,才有了这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典。而在张一白执导的《相遇》里,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我分担着海的忧愁”的那种敢于奉献与牺牲的精神。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传来一声巨响,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相遇》以此为背景,而一向擅长感情戏的张一白选取了一对恋人的偶遇来反映这一个历史节点。
高远是“两弹一星”工程的科研人员。可能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当时“两弹一星”工程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像钱学森等留学海外的爱国人才都是历经重重困难才得以回国的。因此,这一工程是在绝密的环境下进行的,许多科研人员都是背井离乡,隐姓埋名。
高远亦然,他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女友方敏,没有留下任何讯息。在一次实验中,因为原料泄露,高远冒着风险关闭阀门而遭遇严重辐射,所剩时日已不多。一天,他离开医院搭乘公交车,偶遇了阔别三年的女友。虽然他戴着口罩,但女友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她质问他为什么三年了一个讯息没有,他只能回答她,“我不认识你”。既因为工程绝密,也在于他时日不多,不想耽误她。
而就在这时,公交车外锣鼓喧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高远所付出的牺牲终于有了好的结果。他与方敏被人山人海冲散,远远地,他终于摘下口罩。他与方敏相遇了,这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十几年后,方敏才从新闻中看到高远,许多人像他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相遇》并非杜撰,其背后同样有原型。虽然张一白并没有把这个故事拍得太“抒情”,但它依旧感人至深。
在10月1日的国之大典中,中国首次亮相的诸多武器惊艳世界,中国国防事业的每一次进步背后,也有无数个“高远”在默默付出。我们的岁月静好,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因为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正如海庇护着浪,浪汇聚成海,二者无法分离。行进的中国,需要国与民并行共进,一同努力,一起分担,让“碧浪清波”成为永恒。
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9月29日,中国队登上冠军奖台。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新华社日本大阪9月29日电(记者王镜宇王梦)中国女排29日在这里以3:0战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