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当我们讨论篮球时,为何会想到足球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9-10 03:45 大字

“从小老师就教诲我们一个道理 ‘足篮打水一场空’。”

这是一位网友在中国男篮不敌委内瑞拉队后,说的一句俏皮话。他应该是南方人,“足”“竹”发音不分,但意思不难懂,中国足球不行,中国篮球到头来还是不行。

当我们讨论篮球时,为什么会想到足球?

我想,这绝不只是因为它们都属于大球之一种,而是中国足球伤我们太深——最狠的一个段子是,“为什么不看国足?因为我想多活几年”。瞧瞧,足球无关生死,但中国足球事关寿命。中国足球在球迷心中,就是这样一个奇异的存在。

印象中,中国篮球比足球强了不只一点半点。虽然也有“兵败釜山”、亚洲杯无缘四强这样的伤痛时刻,但球迷从未对中国篮球失去信心。即使姚明离去后,中国男篮也让人感觉仍在进步,时不时能给人带来惊喜。

国人最看重的奥运会,中国男篮自1984年起就从未缺席。在去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篮球首次席卷四金。而在世界杯开赛前,国人也普遍乐观,认为男篮抽得好签,又有东道之利,小组出线当无问题。中国篮球新的黄金时代,俨然呼之欲出。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估计,本届世界杯中国男篮的表现一度让人非常受伤。

与足球迷不一样,中国篮球迷们甚少倒戈,但此次在五棵松篮球馆的看台上,整齐划一的“李楠下课”声,不止一次地响起。

篮球圈内人也失去了一团和气,有退役国手在社交媒体上爆了粗口。还有人说如果他当主教练,就不让易建联上场,让那些年轻人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大意)。更有篮球名嘴在男篮不敌委内瑞拉队后表示,“不想安慰球迷,因为我也想被安慰”。

总而言之,这一次世界杯上,舆论充满了火药味。

与愤怒伴随的是嘲弄。首当其冲遭受其害的是周琦和李楠。

比如有人改编了和周琦、李楠有关的各种成语。一位署名“成语小霸”的网友洋洋洒洒地写道:“中国队这位旷世琦才琦貌不扬,甚至琦形怪状、琦丑无比,媒体也吹得言过琦实。在场上基本就像若无琦事,看得观众莫名琦妙,主教练却认为琦货可居,最后留下了琦耻大辱,真是楠辞琦咎。而波兰队出琦致胜,坐享琦成,终究是琦高一着,绝境中化腐朽为神琦。球迷们也只能不胜琦烦,勉为琦楠!”不愧是“成语小霸”,名副其实,但显然因情绪化过重,难免偏颇。

愤怒、调侃、群嘲、倒戈、爆粗口,还有最后一轮各种复杂的算术游戏……如果这一切发生在足球世界里,我们不会奇怪,但现在篮球也已然如此。中国大球,原来同病相怜,男篮对国足的那点优越感分分钟就能消失无形,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我不认为,中国男篮遭受的各种愤怒和嘲弄是应该的。但小伙子们必须承受这一切。这是社交媒体繁荣时代的常态。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中国大球也不是。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男篮真的会变成另一个国足吗?

我倒觉得,暂时还不至于。我们当然也希望未来不要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前提是,中国篮球人要知耻,要看清残酷的现实,要意识到,我们在进步,人家也在进步。中国球员如果一直生活在有球打、有钱赚的舒适区里,不思进取,中国篮球如果不改变观念,在选材、训练、比赛各个环节尽快与国际接轨,那他们在亚洲仅存的那点自信,很快就会丧失殆尽。

这方面,足球的教训可谓惨痛深重。犹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国足打日本都有富余,30多年过去,现在连缅甸都不服我们了。中国男篮可千万不要走国足的老路。

世界杯期间,易建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眼眶泛红地说:“我们确实要做些改变。一些年轻球员要放平心态,要接受一些批评和严厉要求。所有人都说路还很长,但说真的,一段路一晃一晃就没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握每一天。”31岁的阿联不善表达,但他这段话说得好极了。他也最有资格说这些话。

真心希望中国篮球就像阿联说的那样只争朝夕,把握每一天。眼看世界杯这段路,一晃就没了,那就抬起头来,走好下一段路,打好下一次战役,为自己证明,也为中国大球争口气。

新闻推荐

13年前的“尤纳斯九问” 中国篮球至今给不出答案

中国男篮不敌尼日利亚,球员们沮丧离场。视觉中国图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