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排球> 正文

见证 ■李舫/主编

宝鸡日报 2019-05-20 11:51 大字

“英雄”二字重千钧。在鲜花、掌声与荣耀的背后,注定是负重前行。郎平的身体至今仍残留着老女排时代的“馈赠”。经历了多次手术后,她偶尔开玩笑说:“现在境界和追求都没那么高了,能正常走路、正常生活就行。”可是,有些东西她始终放不下。

“我是老女排最后一个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传承一点东西,留下一点东西。”在郎平看来,这东西不只是冠军和金牌。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虽然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目光坚定——郎平花了半辈子时间,讲述着一个“为排球而生”的故事。

把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

时光倒转到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第四局,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主攻手朱婷高高跃起,一个势大力沉的重扣,竟然砸得对手倒地不起,彻底击垮了塞尔维亚队员的信心。“真像当年的‘铁榔头’!”观众席上发出惊叹。

而此时,站在赛场边的郎平目光如炬,所有精力集中在瞬息万变的战局。她并不觉得紧张,即便一时比分落后,她依然淡定自若,暂停时鼓励队员们:“慢慢来,一分一分拿……”当惠若琪奋力扣下最后一球,奥运金牌时隔12年再度挂在中国女排队员的胸前,郎平已然累得没有力气兴奋了。

“在里约20多天,我整整瘦了7公斤!”纵使久经沙场的郎平,也没想到这条路如此曲折。奥运小组赛只交出2胜3负的成绩单,从“死亡小组”惊险出线后,东道主巴西队成为无法选择的淘汰赛对手。过往8年的19次交锋,中国女排只赢过1次。绝大多数人预测,中国姑娘要打道回府了。

打巴西队的赛前准备会上,郎平笑着做战前动员:“这训练馆咱们订到决赛那天,提前走人家也不退钱了,所以得练够本,对不?”队员们搭起手,齐声回答:“我们还想多打几场球呢!”那一刻,郎平把“可以被打败,绝不能被打倒”的血性,灌输到每个人的体内。

在“魔鬼主场”的震天嘘声中,中国女排把整个巴西打哭了,通往冠军的大门从此开启。郎平的临场调度与排兵布阵被赞为“神来之笔”,而这一切力量的来源是信念、意志和勇气。“想赢中国女排没那么容易,输了也得扒对手一层皮。”主教练的气场就是一支队伍的气场,局势再险恶,中国女排的士气不散,先心理崩盘的总是对手。

幸运女神并不慷慨,所谓逆袭或运气,不过是强者的谦辞。在郎平当时的竞聘陈述中,时间表是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倒计时来设计的。为了锻炼队伍,她敢于舍弃一些国际比赛的成绩,敢于自我纠错、临阵换将,大胆起用新人,最终3年上了3个大台阶。从世锦赛亚军、世界杯冠军到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捅破了世界三大赛10年无冠的窗户纸,郎平把所有“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女儿把一生都献给了排球”

2013年郎平决定重新出山时,中国女排正处于教练频换、士气低落的混沌期,有人劝她不要以半世英名犯险。“我一直犹豫不决,后来一咬牙一跺脚,上吧。”郎平最终将所有顾虑放在一边,挺身而出。“我得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休前再为中国女排努力一把。”

其实,这并不是郎平第一次临危受命。1995年初,时任中国排协主席的袁伟民一句“祖国需要你”,女儿只有4岁的郎平毅然回国执教。短短一年半,她把低谷中的中国女排带到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的领奖台。国际排联首次破例把“世界最佳教练员”授予亚军队主教练。听说郎平因为重压和操劳,晕倒在奥运村食堂,父亲落泪了,“女儿把一生都献给了排球啊!”

为排球付出,郎平无怨无悔,而老女排的身份,更是伴随她一生的烙印。1977年,17岁的郎平被“伯乐”袁伟民发掘。袁指导不仅拍板吸收郎平进国家队,进行独创性的严格训练,更敢于把一个没有国际大赛经验的新手推上关键位置,正是这份远见卓识,造就了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的“铁榔头”。

一锤定音的重扣,定格下郎平标志性的镜头。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五连冠”壮举,郎平成了全民偶像。退役后,很多老女排队员都走入安稳的仕途,郎平却做出令人意外的选择——留洋读书。为了赚学费,她一度远赴意大利打球,后来到美国继续攻读体育管理硕士学位。用她的话说,那会儿虽然穷,但是很快乐。

那段时间,郎平几乎在国内媒体的视线里消失,直到1995年回国,人们惊喜地发现“铁榔头”变了。“这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踩在地上,踩得很踏实。”郎平在自传中写道。第一次执教国家队的4年,被郎平视为一生的成熟期,锤炼出真正的气概和自信。但超乎想象的工作强度,消耗着郎平的身体,也让丈夫白帆与她渐行渐远。1999年,郎平无奈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重新踏上“漂泊”之路。(连载4)

新闻推荐

瑞士女排精英赛 中国队首战不敌日本

据新华社电北京时间5月14日,2019瑞士女排精英赛在瑞士蒙特勒打响,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1比3负于日本队。这场比赛的4局比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