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体育新闻> 正文

靠“聪明药”提成绩 是吃错了药

市场星报 2019-02-21 01:00 大字

高三女生田静(化名)接过妈妈递来的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白色药片。妈妈说这是“聪明药”,能提升她的学习状态。她想想不断下滑的成绩,又想想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法静下心来完成的物理题,混着水把药片吞了下去。(2月20日《新京报》)

田静吃下的白色药片,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常见商品名包括利他林、专注达等,俗称“聪明药”。前有服用兴奋剂提高体考成绩,今有服用“聪明药”提高学科成绩,一些家长在教育焦虑绑架下,几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令人叹惋。

哌醋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在药效内,服用者的注意力提升、疲劳感下降、自我控制力增强,常用于12岁以下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和嗜睡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然而,哌醋甲酯是国家管制药品,被《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管理办法》列为一类精神药品,长期大量服用会上瘾,甚至造成身体危害。

为了让孩子上课精力集中,精神抖擞,就引诱孩子服用“聪明药”,这不是爱孩子,而是糊涂的伤害。服用一段时间的哌醋甲酯,孩子的精力确实会有好转,但“聪明药”不是灵丹妙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会不断降低并诱发头晕、脱发等症状,田静后来偷偷地网购药效更猛的亚甲双氧甲基安非他命(摇头丸)即为例证。提升最后恶化成吸毒,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世上没有“聪明药”,孩子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需要用“兴趣药”来治疗。兴趣是学习的发动机,没有兴趣,即使再勤奋也可能是低效,这也正是不少孩子没日没夜地进培训班,成绩却不见起色的原因。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多多,比如建立小目标、重视阶段性成功、培养自我成功感、兴趣转移等。不管哪种办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的鼓励和孩子自己的坚持不懈。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培养兴趣也没有捷径,病急乱投医,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愚蠢的。

总之,笔者以为兴奋剂也好,“聪明药”也好,暴露的都是家长的心急气浮。家长都沉不下气,这种“病症”也容易传染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更加焦躁烦闷。服用“聪明药”的焦虑,需要用理智来压服,毕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诱使孩子服用精神药品甚至毒品来提高成绩,是切切实实的“毁童年”,奉劝这种家长——改悔吧!

新闻推荐

冬奥遗产计划点题京张文体旅游带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遗产战略计划,通过办冬奥创造体育、经济、社会等7个方面丰厚遗产

昨日,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通过视频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留下丰厚奥运遗产的期待。昨日,北京冬奥会赛区动态沙盘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