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体育新闻> 正文

活得越低级,越处处需要仪式感

济南日报 2019-01-08 11:32 大字

叔本华说过,人生两苦,一是物质匮乏,二是精神空虚。当一个人感到匮乏和空虚,就会对仪式感有谜一般的执著。他们热衷于表面的仪式,而忽略了初心

近两年,仪式感成了个很时髦的词,甚至被赋予了很多神圣的使命和意义。情人节,男朋友给女朋友买花、说情话、送礼物、吃烛光晚餐,然后再发个朋友圈,成了必修课和最低配置;上班之前,有事儿没事儿,领导要召集员工开个晨会,喊口号一阵,说废话一堆,再浪费时间一大把……

本来,几乎有人的时候,就有了仪式。祭祖祭天、婚丧嫁娶、节日庆祝、宗教仪式……这没什么不好,而且很好。但当仪式成为一种形式,一种愚昧,一种扭曲,甚至是一种变态的时候,就很不好了。前不久,扬州一个人买了一辆宝马,车主在车前摆上供品,烧香祈福,燃放鞭炮。结果引燃了引擎盖,车子被熊熊火焰包围,47万的豪车被烧成了一堆废铁。这就有些蠢了。想要一路平安,还得靠自己遵守交通规则、谨慎驾驶,这比烧香磕头的仪式管用得多。

有的仪式是为了炫耀

婚礼,是一种仪式,而且自古就有。有人说一辈子就这么一次,绝对不能马虎。这当然没错。有些婚礼,确实是很美好的仪式。我相信确实会给幸福的婚姻带来美好的回忆。我曾参加过同学的一场婚礼,在一家小教堂里举行。庄严的教堂里,牧师为新人证婚,唱诗班唱出温馨的歌,一对璧人共读誓言,这样的婚礼,安静而神圣。但也见过了很多婚礼,让人实在是不敢恭维了。《奇葩说》的臧洪飞曾吐槽:“婚礼,就是一场大型、尴尬、荒谬、自嗨的私人庙会。”一些人办婚礼,就是为了互相攀比,为了炫耀,为了面子,甚至有人不知道为了什么,大操大办,没有节制。前不久刚好办完婚礼的丁先生坦言,在黄金周结婚,酒席、花艺、婚车什么都特别贵。加上女方家庭要求大操大办,一场婚礼下来,他不仅花光了家里30年的积蓄,还欠债10万。这样的婚礼,不仅不是婚姻幸福的仪式,还会成为婚姻的障碍。

有的仪式是为了掩盖无知

记得网上有这么一件旧闻,江西一家美容机构进行员工培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多名年轻的女员工们,双双面对面跪着,互扇对方耳光,巴掌之声噼里啪啦。后面背板上还用大字写着“狼性团队”。负责人称,这是企业“狼性文化”训练仪式,为了提高团队凝聚力。有网友犀利地评论,“这是狼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双膝跪地、互扇耳光,这到底是训练员工狼性,还是企业泯灭人性?这种美其名曰的训练仪式,简直是赤裸裸地侮辱员工的人格,更是侮辱了“狼性文化”4个字。

无独有偶,吉林一家公司,为“激励”未完成销售业绩的员工,让他们当街下跪爬行。南京一家公司,组织新员工训练,让他们睡路面、亲吻垃圾桶。负责人都说,希望通过这种仪式感,来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平时上下班的路上,也经常看见一家餐饮店的店长,带着十几个小工,晨会就做健身操,收工就跳小苹果。这哪里是仪式,分明是形式而已。小工们一整天端盘子倒茶水的,都快累死了,按时下班,让他们回家休息岂不是更实际?这些企业的行为,完全就是被所谓仪式绑架,不加思考、生搬硬套、背离初衷。但马上就有人把这套理论认知引入到了生活中。《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仪式感,才是生活最好的兴奋剂》《仪式感,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这些观点和文章是不是很熟悉?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的仪式是为了自我欺骗

有的仪式,不必做给别人看。而有的仪式,也不需要做给自己看。

我的合租室友小北,最近在准备考研。她说家里没有学习氛围,一定要去图书馆复习。正好我也想去看杂志,就跟她一起出发。到了图书馆,她拉着我要选最角落的位置,说这里才不会被打扰。坐好之后,她掏出铅笔黑笔红笔,整齐地码在右手边;再掏出水杯,放在左手边;然后拿出教材、真题集和笔记本,放在正中;最后插上耳机,打开“10首最适合安静学习”的歌单。她的“学前准备仪式”,仿佛在告诉自己,我要开始好好学习啦,我认真起来是很可怕的。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她就埋头看书。15分钟后,我打算换一本杂志看。起身时,却发现她拿着手机在刷淘宝。我很惊讶:“你不是在看书吗?”她说:“我实在是学不进去了,哎,你帮我看看这条裙子选哪个颜色好?”我叹了口气。你说你这么努力弄了一大堆,为啥不努力多看10分钟的书。

生活中,很多人的仪式感,其实和我的室友差不多,完全是做给自己看,欺骗自己玩的。他们完成某个仪式,只是为了欺骗自己:我很努力了,我很开心了,我很快乐了……事实上什么也不是。这样“仪式性地努力”,其实是一种自我麻醉和本末倒置。

真正的仪式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叔本华说过,人生两苦,一是物质匮乏,二是精神空虚。当一个人感到匮乏和空虚,就会对仪式感有谜一般的执著。他们热衷于表面的仪式,而忽略了初心。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街头拉小提琴,琴声悠扬动听,可是人们行色匆匆,无人驻足欣赏。过几天,一个著名的小提琴家在大剧院开演奏会,人们争相花钱买票,排队入场欣赏。没有人知道,演奏厅里的那个小提琴家,就是当天在马路边拉琴的人。可见,大部分人并不是真正欣赏音乐,而是坐在殿堂里的那份崇高的仪式感。

真正的仪式感,不一定在殿堂之上。不是非要坐在剧院里,才能说自己在欣赏音乐。只要心中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一张古典乐CD,照样能听出动听的旋律。

仪式感如果只浮于表面,没有落在心里,其实只是一种虚荣,甚至是荒诞。你渴望用仪式获得别人的赞美,你渴望用仪式麻醉自己,你执念于仪式本身而迷失了自我。

真正的仪式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饭前祷告,是发自内心对上帝赐予食物的感恩,而不是为了追赶某种时髦。

仪式很重要,它让我们记住了人生中那些特殊的时刻。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真诚地去对待,而不是成为我们炫耀、自欺欺人的工具。用心感受你的内心世界吧,那才是生活最好的仪式。 (摘自“搜狐文化”)

新闻推荐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体育新闻分会年会举行 30余家晚报代表共议媒体融合

本报讯(首席记者闫斌)第32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5日在拉萨开战,与此同时,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体育新闻分会暨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