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体育新闻> 正文

让马拉松回归竞技运动□木须虫

济南日报 2018-12-04 11:31 大字

11月22日,中国田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加强全国马拉松赛事竞赛组织管理的通知》,要求各赛事组委会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严肃赛风赛纪。但《通知》下发3天后,同天举办的两项赛事再度出现争议事件——绍兴马拉松一跑者被急救两次“依然要坚持比赛”;深圳南山半马则是选手们集体“抄近道”,最终258人被禁赛。两周之内,中国马拉松频频站上风口浪尖。(12月3日《中国青年报》)

近来频频站上风口浪尖的马拉松乱象,并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泛滥的必然。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马拉松是相当艰苦的,按理说,即使算上业余的,有能力从事这项运动的也不多。但就是这么一项小众运动,却在国内成为当前最火热的赛事。具体每年有多少场或许没有准确的统计,可央视CCTV5台每周一场马拉松直播几乎成了规律,还有更多中小城市的“半马”赛事淹没在传播大潮之中。

深圳南山半马为何会出现选手集体“抄近道”?无非是严肃的赛事,已经沦为一场众生娱乐的“嘉年华”,成了超越专业体育运动的集体狂欢。商家需要的利益、城市需要的形象和市民需要的掺和,都加载到赛事的组织与管理之中,难怪媒体呼吁,当前我国路跑运动承载着多重附加值,反而模糊了竞技运动的本质。

马拉松应该减负,让其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让马拉松回归竞技运动”要减也要加。要减少过多的附加值承载,也要更理性地评估马拉松赛事与城市价值选项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国际权威的马拉松比赛屈指可数,而中国有影响力的只有北马、杭马、厦马、上马等,都是多年积淀的结果。

马拉松可以将一座城市全景化地展示到世人面前,赛事的影响力越大,对城市的推介作用就越明显,但是马拉松比赛与传播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内在规律。要通过马拉松提升城市形象,就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媒体传播效果,违背体育健身客观规律。国际化的马拉松赛事基本都是由专业体育组织商业运营、城市提供条件的合作模式,值得国内城市学习借鉴。

让马拉松回归竞技运动,一方面应自上而下规范国家级马拉松赛事的设计,提高门槛、减少频次,控制权威媒体直播,确立鲜明导向;另一方面应规范地方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展规程,反对群众性健身活动领域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让活动回归体育、运动、健身的本质。

新闻推荐

象牙塔里的年轻人颓废?中青报:“丧”不是当代大学生的标签

一段时间以来,贴在大学生身上的“标签”越来越令人匪夷所思。从“佛系”到“空巢”、再到“丧”,变的是词汇,不变的是他人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