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体育新闻> 正文

【声音】飞奔的中国马拉松,请你慢些跑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1-27 06:27 大字

方兴未艾的中国马拉松赛最近又出了点事——说句难听的,这年头,不出点事好像就不叫马拉松赛似的。

11月18日,在苏州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选手何引丽冲刺阶段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递国旗打乱节奏,以5秒之差失去冠军。因为国旗最终在何引丽手中滑落,此事还被升级到“爱国不爱国”的高度,何引丽被点名指责,被迫道歉,但好在网友一面倒站在何引丽一边,认为国旗滑落与爱国无关,奋力冲刺夺冠才是真爱国。

而有关此事的后续反应更是让人玩味,组织方先是回应,递国旗是志愿者个人情感表达,后运营商又称“让中国选手披国旗冲线是奔跑中国系列赛中的一个环节”,递国旗是对中国选手的一种礼遇,只是志愿者没有灵活掌握,是“无心之过”。反正,打死也不承认是自己组织比赛出了问题。

显而易见,此次事件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办赛的技术性、专业性问题,因为事关国旗,才增加了它的曝光度,并有了更多延伸意义的争论,但其本质和此前爆出的选手替跑、作假、猝死没有多大差别。组织方从始至终都想让志愿者背锅,但他们显然缺乏基本常识,也低估了广大网友的智商:没有组织方允许和授意,哪位志愿者敢在冲刺的关键时刻如此锲而不舍地向选手递国旗?而且专业人士已经指出,类似苏马这样的赛事属于商业比赛,商业比赛招聘志愿者本身是不合规的,出了事还企图把错算到志愿者头上,就显得更加没道理了。

国际体育比赛当然和爱国有关,选手比赛完了或结局已定的情况下,身披国旗庆祝胜利,已成惯例和常态。但像苏马这样比赛胶着阶段被强行打断,实属奇葩。即便打着爱国的旗号,组织方如此缺乏基本的办赛常识,也是不可原谅的。

如果说苏马是飞奔的中国马拉松的一个缩影,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但一些地方和城市的办赛经验跟不上马拉松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大抵也是事实。这是近几年马拉松赛乱象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1981年首届北京马拉松只有84名专业运动员参加,到如今跑马成为健身新时尚,一线赛事参赛权甚至需要抽签取得,用“井喷式”来形容中国马拉松的发展毫不夸张。尤其是2015年,中国田协宣布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后,中国马拉松开始进入市场化运营,各种各样的民间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些小城镇也纷纷办起了马拉松比赛。

有数字为证:根据《2017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2017年全国共举办了1102场比赛,这些比赛的衡量标准是参赛人数达到800人以上。其中田协共办的A类赛事达223场,较2016年有83%的巨大增幅。赛事的参与人次达到了498万,而2016年的这一数据还是280万人次;再往前,2015年的数据是150万人次。2017年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马拉松赛事,城市达到234座,相比2016年增加了101座。此外,2017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金牌赛事44场,银牌赛事38场,铜牌赛事79场。国际田联认证的金标赛事5场。

总而言之,中国马拉松形势一片大好。更有大方之家表示,目前的1102场也不能算多,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太少了。看起来,未来中国马拉松还是要大干快上,赶美超日,跑到世界最前列。

这样的雄心壮志,当然是好的。现如今中国马拉松热,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体育政策利好、城市营销需求、商业资本涌入、全民健身热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但马拉松在中国兴起的时间毕竟不长,马拉松人口比例还明显偏低,马拉松文化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还尚需时日。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举办马拉松是源于跟风效应、从众心理,有些则是从宣传城市形象考虑,有“马拉松政绩工程”之嫌。而殊不知,马拉松赛不仅专业性极强,而且也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是对城市在紧急状态下综合运转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验。因此,纵观国内大量赛事,组织程序不规范、赛场设置不合理、赛后服务保障不健全等问题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甚至还出现专业选手不够用,“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的笑话。

这不是马拉松运动的错,而实在是因为大家低估了马拉松赛的门槛。

从2010年的13场到2017年的1102场,中国马拉松已经跑得不能再快了。中国马拉松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狂热,而是理性;不是数量的增长,而是质量的提升;不是简单地举办赛事,而是要促进马拉松文化的落地生根。

飞奔的中国马拉松,请你慢些跑!

新闻推荐

台湾舆论:“奥运正名公投”遭挫败显示民众不会被“台独”拖着走

新华社台北11月25日电(记者吴济海刘欢)24日晚间举行的所谓“奥运正名公投”案遭到挫败。此间舆论认为,这显示台湾民众非常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