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防寒布、蹲下的志愿者 冷雨中的上海马拉松温暖你我
深秋的大雨浇不灭奔跑的温度,23岁的上海马拉松,再次用一场跑步盛会彰显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11月18日,当这场38000名跑友参与的路跑狂欢落下大幕,温暖、贴心、热情和有序成了众多参赛者给出的评价。
这是上马连续第二年只设全程比赛(保留健康跑、10公里,取消了半程赛事),并且略微减少了全马名额,但精英化反而激发了更多大众跑者的热情和潜力。
从“破三”跑者人数全国领先到超5000人保障团队护航,上马不仅代表着中国马拉松速度,甚至在细节中无限接近“世界大满贯”。
雨中上马更代表中国的速度
“没想到雨下这么大,我的成绩反而提高了,上马赛道很舒服,气氛也很棒。”一位冲进3小时的女跑者在赛后留下这番评价,她原本没打算将“破三”计划放在上海的赛道上。
这位女跑者只是上马赛道上近600位跑进3小时参赛者中的一员。
秋雨如柱的场景在上海并不常见,猛烈的雨水和寒冷的气温,反而成了上马的一块试金石。
这是上马第二年只设全程赛事,组委会还将全马参赛人数缩减了3000人,但全马跑者总人数的减少并没有影响精英跑者群的不断壮大。
据官方数据统计,在2017年的上马赛道上,28000名全马跑者中有403人跑进了3小时,这个数字已经是去年国内所有马拉松比赛之最;而今年,这个数字初步估计到达了600人左右,超过了9月份的北京马拉松的501人。
其中,中国运动员管油胜跑出了2小时18分26秒的中国籍选手最好成绩;而李芷萱则以2小时30分20秒的个人最好成绩摘下中国籍女子跑者的冠军头衔。
某种程度上,这两组数字比赢得男女全程冠军的两位埃塞俄比亚运动员的成绩更有意义,因为它们代表着中国跑者在国际金标马拉松赛事上的水平。
“下雨天还是有影响的,确实太冷了,而且刚跑出去的一段地面太滑了。”李芷萱赛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本打算跑进“230”,但大雨给她留下了些许遗憾,“我明年还会跑上马的,因为这条赛道很舒服,设计得很好。”
李芷萱的切身感受,也正是上马能够帮助参赛跑者提速,甚至跑出“中国马拉松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上马的赛道在不断优化。
继去年调整了35公里处龙腾大桥往返两次的“心碎坡”和“掉速点”后,今年的上马赛道再次减少了多处折返弯道,改成龙腾大道上的直道往返。
“我觉得改完后的龙腾大道赛段比较宽敞,而且很热闹,折返少也确实能帮助跑者创造好成绩。”28岁的清华大学博士李晨夕已是第五次站在上马赛道上,并且在今年跑出了2小时42分的个人最好成绩。在他看来,上马已经在路线设计上贴近世界优秀的马拉松赛事。
大满贯气质,也在弯腰取芯片的志愿者身上
毫无疑问,上马如今已是中国最顶级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但上马依然还有“野心”——向着马拉松六大满贯(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你越和东京)看齐。
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在精英跑者们越来越快的成绩上,同时也反映在赛事的每一个细节里。
上海深秋的这场大雨,就成了上马服务细心、周到和完善的一份铺垫。
在领取奖牌的终点处,有这样一个细节,温暖了不少跑者。
志愿者为跑者蹲下取芯片。
由于大雨中的气温较低,一些冲过终点的跑者在停下脚步后出现了肌肉僵硬和紧绷的情况,无法弯腰解开鞋子上的计时芯片。
这时候,一些上马志愿者就主动弯下身子,蹲着帮他们取下芯片。还有一部分跑者在自己取芯片的时候,志愿者担心他们在雨中停留太久,就在一旁帮着撑着伞……
“赛前进行培训的时候,负责人就一再强调,我们代表的是上马的形象,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号每一位跑者,让跑者感受到贴心和温暖。”一位在上海读书的大学生志愿者连续两年报名为上马服务,她在出门前就特意多备了一把雨伞,为的就是能在终点帮助一些需要遮雨的跑者。
这样的服务理念几乎贯彻于4000名志愿者的工作中,而参赛选手在赛后的赞扬,则是最好的褒奖。
“补水站的志愿者每一次都是双手给我递水杯,我到终点后,他们还在给我加油打气。”跑者晓峰在今年刚刚集齐了“六大满贯”的奖牌。
经历过国际顶级赛事后,晓峰在上马感受到了“大满贯的气质”,“比赛的氛围和服务都很细致,特别是在下大雨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值得点赞。”
事实上,这种有条不紊的气质是所有赛事参与者共同构筑的。
从赛前5天开始,组委会就为每位跑者发送温馨提示短信,内容包括赛前准备、赛前训练、饮食方案及赛事当日如和集结、存衣,天气预报等信息;此外,上马今年特别推出上马小程序,包括赛前准备日历、赛事地图、起终点导航等功能,直接解决了跑者赛前对赛事的各项需求。
一家老小出动比赛。
组委会还在去年的基础上增设了“取衣服务”、“起点环境保护”和“路线环境维护”的志愿者项目,如今所有的志愿者分类总共多达22项。
比赛当天,42公里的赛道上设立了22个医疗救助点,沿途还有20辆救护车以及2辆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的特种救护车,共有近1000名医护人员及急救志愿者参与保障赛事。
一块防寒布和一把雨伞感动你我
数据上的变化,其实远比不上跑友们的感受来得真切。
在众多参赛跑者心中,上马不是简单的一场比赛,它也在塑造一座城市的精神。
每一年的上马赛道是挥散汗水、展现毅力的舞台,更是一场正能量的传播。
众多轮椅跑者感受了上海的温度。
轮椅跑者林文超今年第二次来到上马。在大雨中,他在最后10公里因为寒冷的天气体温骤降。他原本都已经有了退赛的念头,但一位素不相识的女跑者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当时我全身冷得动不了,然后一位女跑者突然从我身边经过,看到我的状态不好,她就把自己的防寒布脱下来给我,把我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林文超回忆起最后的10公里,言语中还充满着激动的情绪,“然后她就一路陪着我一起跑,直到陪我一起冲过终点线。”
马拉松的城市精神,就蕴藏在这种包容、互助和鼓励之中。
在终点处,一位名叫伏凡巧的阿姨一直在为跑者撑伞遮雨。她其实并非现场的工作人员,但自己的老伴也参加了上马,所以她在终点处等待老伴的时候,就想帮助其他跑者。
“我看这里雨下太大了,想让他们少淋一点。”伏阿姨说得轻描淡写,举动却足以温暖人心,“我爱人也爱跑马拉松,所以我知道跑步的人都很棒,能帮忙就尽量帮忙。”
伏阿姨为素不相识的参赛跑友打伞。
23年来,上马从数千人参赛、没有多少人观看,到如今38000人雨中奔跑、成千上万名观众沿途加油助威,这是一场比赛的发展,也是一种城市包容性的进步。
“一路过来气氛都很足,音乐加油站、大妈助威团,让人很享受比赛。锣鼓队、电音混搭的方式也很海派。”一位跑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在雨中为自己加油的观众。用他的话说,就算是为了这些观众,也要尽力完赛。
值得一提的是,上马的志愿者团队中,今年首次出现了外国志愿者。上马特别与纽约大学合作,招募了外籍学生作为上马的服务保障团队的一员,让多语言文化在上马赛事中无障碍传播及交流。
23岁的上马,在冰冷的秋雨中,上演着一幕幕暖心的故事,而这,或许正是马拉松的意义所在。
新闻推荐
居文君新华社莫斯科11月16日电2018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16日在俄罗斯汉特-曼西斯克结束了半决赛的一组对决,现任世界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