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排球新闻> 正文

体育电影期待多元化表达 “球王电影”主打草根励志

齐鲁晚报 2018-09-06 02:11 大字

借亚运会的东风,最近有多部体育题材影片上映。继《摔跤吧,爸爸》之后,又一部印度摔跤题材电影《苏丹》上周在中国公映,表现球王贝利传奇故事的《传奇的诞生》、表现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故事的《李宗伟:败者为王》,也将在本周上映。中国体育电影方面,表现李娜故事的电影《李娜》已筹备三年,电影《中国女排》已呼之欲出,作为观众,希望中国的体育电影在表现励志、热血上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倪自放

印度“摔跤片”

引发审美疲劳

去年暑期,印度体育题材影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大获成功,今年大批印度影片高密度引进。上周末上映的《苏丹》,与《摔跤吧,爸爸》同样是体育题材影片,同样是摔跤故事,二者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苏丹》上映至今6天票房2700万元,根据电影首周末票房估算,最终票房可能止步于六七千万元,这与去年暑期《摔跤吧,爸爸》近13亿元的票房差别实在太大。

同样是摔跤题材,《苏丹》为何不再强势?首先该片剧情太“开挂”。虽然剧情“开挂”离奇一直是印度电影的特点,但作为现实题材,《苏丹》的故事离奇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影片主人公苏丹摔跤方面零基础,为了爱情竟然三个月练成了联邦冠军,一年多练成了奥运冠军,人到中年再度发力转战综合格斗项目,六个星期又拿了冠军。因故事太离奇、缺乏可信度,影片自然缺乏吸引力。

《苏丹》无法引起观众共鸣,还和印度片频频引进蹭热度有关。数字显示,在《苏丹》之前,仅今年就有五部印度片在中国上映,票房呈非常明显的跳水趋势。1月上映的《神秘巨星》票房最高,7.47亿元;票房最少的是5月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7600多万元。除了故事套路化太明显外,印度影片的大量引进蹭热度,已引发审美疲劳。

两个球王

都是成长的故事

本周,有两部“球王电影”将上映,一部是《传奇的诞生》,一部是《李宗伟:败者为王》。虽然都是“球王电影”,但二者都没有大篇幅讲述“球王故事”,而是放低姿态,讲述了他们一步步的成长故事。

《李宗伟:败者为王》就如片名一样,讲述了一个“败者”的励志故事。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羽毛球运动员之一,李宗伟多次与冠军失之交臂。影片用较多篇幅讲述了一个马来西亚小镇少年的励志人生,李宗伟个子矮小,被认为不适合当运动员,但他靠优异的球技进入国家队;他和父母、兄弟之间的情感感动人心。影片的两句台词:“人放下身段就会变得谦卑。当你变得谦卑时,就会从容地面对一切事”“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相信你可以的人”,比赛场更让人印象深刻。

名气更大的贝利传记电影《传奇的诞生》,励志色彩更为浓厚,因为在当地语里,“贝利”实际是“愚蠢”的意思,贝利从一个被人叫做“愚蠢”的男孩成长为球王的过程,逆袭与励志贯穿始终。

期待体育影片

励志热血更多样

相较于曾拍出《摔跤吧,爸爸》的印度,中国体育有更多的冠军故事可以被搬上大银幕,不过,近几年中国成功的体育题材电影并不多,去年获得22亿元票房的《羞羞的铁拳》,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是拳击题材,但内核故事其实是喜剧。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李娜》2015年宣布启动,但至今并无太多进展。曾拍摄过《翻滚吧!阿信》的林育贤导演,希望在《李娜》中看到“成功的体育运动员如何面对未来生活”这样的主题,有影评人则希望《李娜》能够回答出陈可辛导演在《中国合伙人》中未能给出的答案——“到底什么是成功”。

拍摄《中国女排》电影的呼声一直很高。上世纪80年代,反映中国女排的电影《沙鸥》获得很大成功,填补了一段时期国产体育电影的空白。今年上半年,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女排》正式立项,据悉,影片将主要反映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作为观众,我们期待着表现励志故事的中国体育电影更加多元化。

新闻推荐

朱婷:每场比赛都有不同收获

新华社雅加达电(记者张泽伟严蕾郑世波)9月1日带领中国女排夺得雅加达亚运会冠军的朱婷赛后说,亚运会对自己而言比较特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