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青少年多运动,德国怎么营造氛围

广西日报 2018-08-07 08:18 大字

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体育锻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德国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经验丰富,他们的做法或将带来一定的启发。

把体育课的健康价值放在首位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等都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各州特别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注重开发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体育课的健康价值放在首位。一般学校三年级开始开设专门的体育类课程,如游泳课、自行车课。从五年级开始,学校会增加理论课,比如运动解剖、体育保健等课程。

为保证每个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课的学时作了严格规定。以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为例,初中部每周的体育课为3小时,每学年共40周。五年级-十年级共720小时体育课,其中460小时为必修课程,260小时为选修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的中小学为了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开设了五花八门的体育课程。学校体育课不仅开展足、篮、排三大球,还开设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类课程,曲棍球、棒球、自行车、中国功夫、摔跤、击剑等课程也会出现在体育课表上。中小学还按照不同的学期和季节开设不同体育课。比如在夏季开设游泳、划船等课程,冬季则是滑雪、滑冰。

实施“黄金计划”兴建体育场馆

除了丰富的课程,德国对中小学体育高度重视还体现在一系列法规的制定和体育场馆的建设上。德国的体育法规制度健全,《青年保护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中都详细规定了公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全国所有体育馆均向青少年、儿童开放,青少年运动会和体育文化节定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

德国政府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早在1959年就实施了“黄金计划”,每年花费数百亿马克兴建体育场地设施。德国的社会资本投入和个人捐助的场馆也很多。在斯图加特、法兰克福和科隆等城市,草皮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等体育设施都很常见。

德国中小学的体育馆与许多大学的体育馆一样,都是按照德国工业统一标准修建的多功能体育馆,可以满足从羽毛球到排球等28个运动项目的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要求。多数体育馆都可免费使用,收费场地的使用费用也很低廉,学生们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使用。

为发掘未来球员设立新岗位

德国人认为,落实青少年体育教育,也是为培养未来的专业体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以足球为例,德国足球青训的体系值得借鉴。

从2000年开始,德国足协开始实施“拓展人才促进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约390个足球训练基地,集中了22000多名11岁至17岁天赋较好的男女球员,在1200名青年教练的指导下踢球。这些职业的教练员能够从球员小时候抓起,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现代足球的技巧、技战术。德国足球专家统计,通过有效率的训练,30万个孩子中约有1万人会脱颖而出。

德国足协严格规定,德甲、德乙各球会必须拥有自己的青训中心。包括德国足协本身在内,加上48支职业俱乐部,每年都要在这个项目上花总共将近4800万欧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费用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发现好球员,德国足协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新的岗位:培训基地协调员。他们会不时地在基地中找寻有前途的孩子,同时考察训练基地和教练的硬件设施是否达到足协要求。

(摘自《解放日报》)

新闻推荐

徐根宝出售西乙俱乐部 培养世界级球星梦想破灭

据西乙B俱乐部洛尔卡官方消息,徐根宝将俱乐部卖给了一位来自马德里的商人,徐根宝不再是洛尔卡的所有者。西乙B俱乐部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