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体育新闻> 正文

煤油灯下的世界杯

铜川日报 2018-07-11 08:53 大字

为了看一场世界杯,小时候仁青加经常需要过蜡烛与煤油灯陪伴的日子。

1998年法国世界杯,当时只有9岁的藏族小子仁青加举家搬到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那时的野牛沟乡还叫柯柯里。

20年前,这个离县城有100多公里的乡镇还没有通路通电,看电视也只能用天线接收,画面是黑白的。

“我的父亲华公加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当时他到哪里工作,我们的家就在哪里。记不清搬了多少次家,但足球始终陪伴着我和弟弟。”仁青加说。

仁青加说,当时父亲任教的柯柯里小学共有36名学生,5名教师,在他父亲的影响下,足球成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项目。

“当年学校算是乡里条件最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实现风力发电,但为了节省更多电来看一场世界杯,我们平时只能用蜡烛和煤油灯,那是我最初的世界杯记忆。”

华公加算是县里最早的一批足球迷。1998年世界杯时,他和其他老师还有两个儿子一起守在电视机旁,在只能听见羊叫与犬吠的空旷小镇上,陶醉在世界杯疯狂的氛围中。

“那时风力发电并不能保证场场球赛都能看,90分钟的电量储存对我们至关重要,那时我们都会选球星最多的球赛去看。”仁青加说。

在父亲影响下,仁青加对足球的爱已到痴迷的境界。2016年,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家乡成立了“天境祁连”足球队,他的朋友田周加才让是球队队长。

32岁的田周加才让从小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乡扎麻图村长大,在上初中前,他没有接触过足球。

上初中后他到了门源县浩门镇,在校园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足球。

“那时看着大家在踢球,我想踢,但因为没有基础也融入不了他们,后来,一位温州的同学送给我一个利生牌牛皮足球,那是我最心爱的礼物。”田周加才让说。

踢足球最耗费的是足球鞋。为了能让一双鞋坚持的时间长一点,田周加才让想了一个办法:在自己的皮鞋底钉上废弃的轮胎。

“每当天色暗下来,我们在全是石头的场地上踢球,鞋底的钉子和石头摩擦撞击出火花,仿佛一道道神奇的火光。”

球队的蒙古族队员布银达拉也有相似的经历,经常在沙地中踢球的他两周就能穿破一双球鞋。

田周加才让说:“足球真的给了我信仰与力量,在最艰难的时候,球场上的兄弟们不断为我打气。”

上高中时,田周加才让的父亲去世,他因此辍学半年。“伤心的日子里,我经常一人踢球,足球给了我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让我不再孤单。”他说。

每个人的青春就是几届世界杯而已。对于球队里藏族球员昂青东珠来说,足球对他却有着特殊意义:他是家族里第一个踢球的人。

18岁的昂青东珠家住祁连县阿柔乡青阳沟村,祖祖辈辈都是牧民,如今他在祁连县城学习汽修。每逢周末,他都会和前辈们踢一场球赛。

世界杯期间,他和队员们在县城卓尔山下宽阔的塑胶球场踢球时,他的父母还在海拔3767米的景阳岭垭口放牧。这个季节,牧民已从冬窝子转场至水草丰美的夏窝子。

“我是家族里第一个踢球的人,但这只是开始,我的孩子们以后一定会掌握更好的球技。”昂青东珠说。

时代更迭,牧民孩子们再也不用在煤油灯下观看世界杯,只有5万多人的祁连县城却有了不同于过去的足球氛围。很多人将电视摆在街上,夏日县城里,操着各地不同方言的人们一起评论球赛,感受足球带来的美好。

砂石球场成为过去,“天境祁连”足球队的队员们每晚会在条件更好的球场上挥汗如雨,卓尔山的星光照亮着他们的足球之梦。(新华社西宁7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新闻推荐

新一轮彩电消费升级到来 彩电市场:高端、大屏、智能化成关键词

“尽管网络视频、新媒体等媒介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但根深蒂固的看球习惯和观赛体验,还是让电视机成为观看世界杯的首选工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