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掷千金”或成历史中国足协新赛季继续征收“奢侈税”

桂林晚报 2018-02-05 11:00 大字

2018年,中国足坛将继续“限外”。昨天,中国足协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在2018年冬季注册转会期继续执行收取引援调节费的通知》,明确规定与2017年下半年一样,对外援转会身价超过4500万元、内援转会身价超过2000万元的俱乐部将等额征收“调节费”。经历过疯狂烧钱阶段的中国足坛,仍在继续“灭火”。

抑制天价球员

不惜代价引入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身价的外援,广州恒大是始作俑者。也许看到这是一条捷径,不差钱的各大诸侯最近几年纷纷效仿,来中国踢球的外援一个比一个大牌、一个比一个贵,中超俨然成为世界足坛“人傻钱多速来”的典范。各支球队的外援依赖症也愈发严重,以至于国家队竟然很难找到一个好前锋。

也许是看到了其中的弊端,中国足协去年6月底发布公告,开始对天价转会“动刀”,明确指出中超以及中甲俱乐部引入外籍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4500万元/人次、引入国内球员资金不超过2000万元/人次,缴纳的引援调节费用将全额返还该俱乐部用于青训,并不得冲抵俱乐部青训预算;俱乐部引援支出如超过以上标准,则不再享受此项政策,仍将等额全额收取引援调节费用,全部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资助中国足球公益活动、支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等。这也意味着,俱乐部引援的成本将“翻倍”。

此举也颇有成效,包括天津权健等几家俱乐部在内,原本想在二次转会中引入的超级大牌全部“胎死腹中”。也许是看到了成效,中国足协决定在2018年继续执行这项政策,目的是“限制俱乐部追求短期成绩、高价引援,规范球员转会行为,维护职业联赛市场秩序,促进职业足球健康稳定发展”。

培养本土新人

如果依照这样的行情,不到1000万欧元的价格只能买到普通球员,高水平、大名气的外援很难继续来投。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引导中超中甲的俱乐部更加理性,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培养本土球员上来。

按照中国足协收取引援调节费规定说明,只有“亏损俱乐部”才需要支付相关费用,但实际上中超中甲中目前达到盈利水平的俱乐部并不存在。以2016年度收入最高的广州恒大为例,期内营收达到5.61亿元,但净利润仍为负8.12亿元,其他各家俱乐部的情况更加可想而知。在广告、门票、电视转播、市场开发等方面依然严重滞后的中国足坛,想要盈利难之又难,而竞相购买大牌是大部分球队最大的运营成本。

可以预见,随着足协继续严控,中超俱乐部“一掷千金”的情况将越来越少,今年的中超转会市场有可能成为近年来最冷的一年。

当然,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俱乐部可以想其他办法,比如在转会方式上进行变通,尤其体现在内援引进方面。之前是直接拿钱买人,现在更加流行“球员交换”。广州恒大之前刚刚从北京人和引进了当红的年轻国脚邓涵文,就是拿中卫刘健再加部分现金来交换的。

同时,在新赛季的U23政策加码后,中超球队对优秀年轻球员的争夺日益激烈,比如韦世豪的身价就被炒到了上亿元,但恐怕很难有人买得起。因此,会有更多球队选择专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而不是单单在市场上砸钱挖角。如果“奢侈税”能引导中超中甲俱乐部在“造人”方面多下功夫,则善莫大焉。

据《新民晚报》

新闻推荐

合肥桂冠首轮迎战杭州队

2月2日下午,2018年中国足协杯抽签仪式在北京进行,中乙联赛新军合肥桂冠队被抽到了下半区,首轮对手是杭州吴越钱塘队。今年的足协杯参赛球队从去年的64支球队增加至72支,所以比赛轮次也增加了,例如中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