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龄”中国足球的一道难愈伤疤
张修维醉驾案的判决结果显示,张修维曾用名张吉轩,随后其年龄造假的问题也被曝光。此事一出,又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足球存在年龄造假一事的声讨。早在2013年,一位足协官员就曾透露,征战中超、中甲的队员中甚至有超九成的球员都改过年龄。此番张修维身陷“假龄”事件,无疑将年龄造假这道中国足坛一直未愈的伤疤再次揭开。
“假龄”曾是公开的秘密
在中国足坛,年龄造假曾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可以说是中国足球在那个特殊时代最好的“代言”。而在媒体的聚焦灯下,也先后有不少人因为改年龄而被曝光。关于年龄造假的操作细节已经很难再现和还原,但回首中国足球几次球员年龄的风波,还是不难找到其中暗含的轨迹,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奥运会的U23政策,而为了能参加奥运会,中国足坛甚至出现过几乎没有双数年份出生的球员的情况,以及1985年世青赛上集体超龄的事情。
不仅仅是中超、中甲这样的高水平联赛,从各地方基层球队开始,便纷纷从小球员身上动起了“歪脑筋”。几位因修改年龄遭到足协禁赛的球员就曾表示,当初年龄造假主要是受各地方基层球队之命,“如果不改就进不了地方的城运、全运备战体系”,这种说法也在部分中超俱乐部那里得到了证实,“队员修改年龄是在进入俱乐部之前就完成了。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苗子本来就不多,只要是有点拔尖的年轻队员大家都想要,从保护人才的角度,俱乐部就算知道存在年龄造假也不能不让队员踢球。”在那个特殊年代,相关部门和俱乐部姑息和纵容的后果,就是“你改我改大家改,谁不改谁吃亏”,而这也成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国足坛“另类”的生存哲学。
需摒弃急功近利思想
2004年,中国足协迫于压力,对年龄造假的情况进行过一次检查,结果触目惊心:在对1989、1990年龄段的1610名少年球员进行了骨龄检测之后,不合格率是27.7%,不合格人数总计达446人。从2011年开始,足协开始全面对球员进行骨龄检测,监管也越来越严,年龄造假的顽疾也有了逐渐好转的趋势,不过仍有一些铤而走险的球员不时出现。
如今,在中国足球赢得巨大关注度之时顶风作案,受到的必然是严惩。如果张修维年龄造假一事被坐实,足协将会如何处罚呢?不妨看看之前的案例:从2013年起,有近20名球员因年龄造假受到处罚,其中就包括2014年,陈志钊、谭龙因为年龄问题被禁赛4场;2015年,孙世林因为年龄问题被禁赛3个月。不难看出,张修维恐难逃禁赛处罚。不仅如此,他在2018赛季将年满24岁,无法享受U23政策,更无法代表U23国家队参加U23亚洲杯,据悉,其年龄风波也已经影响到了他转会恒大。作为上赛季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张修维的星途或将发生改变。
无论是基层球队还是职业队,年龄造假的背后无非都是利益的驱使。若想根除“假龄”这一顽疾,需要足球从业者们尊重足球发展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本报记者史光明)
新闻推荐
即将告别的2017,中国男足虽然无缘俄罗斯世界杯,但在15年来的第一次12强赛上,为冲击出线权的一线希望拼到最后一秒,最终距离附加赛资格只差一分,这个进步为中国足球收获了信心和希望,也鼓舞和提醒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