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世预赛一种尴尬的存在 美职篮如日中天,国际篮联举步维艰
国际篮联男篮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男篮红队轻松战胜中国香港队。新华社发2017年11月23日,空荡荡的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半支中国男篮,吊打了一支半职业的中国香港,拉开了FIBA(国际篮联)世界杯预选赛的序幕。气氛有些尴尬,内容有些无聊,但这并不是中国男篮独特的遭遇。
在国际篮联一心效仿国际足联,满心期待换个玩法的篮球世界杯火遍全球的时候,作为前戏的世预赛,却尽是NBA的冷漠,欧冠的冷眼。只有CBA们给了点面子,可这点面子,够FIBA化解尴尬吗?
本报记者刘伟
改制,尴尬的开始
2015年,长沙,亚篮联历史上最后一届亚洲锦标赛。年轻的中国男篮在宫鲁鸣的率领下,以决死的姿态保卫了长沙,捍卫了中国篮球的尊严,给中国球迷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这段记忆太过深刻,在那个国庆节,很多人淡漠了另外一桩事。
亚篮联在决赛前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长沙亚锦赛将是最后一届亚锦赛,此后,各大洲洲际篮球锦标赛依然存在,但要换个名字,亚锦赛正式更名为国际篮联亚洲杯,以此类推。
今年杜锋带领的蓝队参加的正是改制后的首届亚洲杯。与此同时,改制后的洲际篮球赛事,也不再具有世界大赛(奥运会、世界杯)参赛资格选拔资质,新设立的洲际杯赛,从此彻底失去了他们曾经存在的最大价值,纯粹成为争夺荣誉的舞台。
这样一来,2019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二届男篮世界杯,正式启用全新选拔制度。所有国际篮联的会员国必须参与每年分若干个阶段、主客场双循环飞行比赛的新型预选赛。中国主场迎战中国香港、客场挑战韩国,正是新遴选制度下的头两场比赛。
效仿,更像一厢情愿
主客场双循环、分阶段国际篮联比赛日、洲际比赛和世界比赛脱钩,你没看错,国际篮联完全照搬了国际足联世界杯外围赛,几乎分毫不差。
然而不同的是,国际篮联真的不是国际足联,两者在各自领域的地位与权威相去甚远,虽然,他们的简称仅仅一字之差。
成立于1904年5月的国际足联,已经有113的历史,现有会员209个。在一个多世纪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尤其是足球运动在全世界不断普及,直至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后,国际足联的权势、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国际足联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权势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旗下的足球世界杯更是同奥运会并称世界最有影响力、最吸金的赛事。
近几年,尽管饱受内部贪腐丑闻影响,但国际足联的权威犹在。也正是这种绝对权威,让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欧洲五大联赛、欧冠操控者欧足联,也能维系在国际足联所建立的直属体系之内。简言之,在国际足球范围内,国际足联有权力掌管一切,由他掌控的足球世界杯,也有绝对话语权,全球范围内所有高水平足球赛事,FIFA有权力,也有这个实力去管辖调配。这也是为什么各大洲、各国足协在设定赛程时要自动避开国际比赛日。
遗憾的是,国际篮联并没有这种绝对话语权、没有这种绝对权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就成了篮球世预赛悲剧与尴尬的源头。
NBA,绕不过的大山
横亘在国际篮联眼前的最大障碍是NBA(美职篮),正是NBA的存在让国际篮联没有国际足联那样的绝对控制力。
在过去的30年里,精明的犹太人大卫·斯特恩让NBA风靡全球。这个集竞技、娱乐于一体的联盟,奉献了全世界最顶级、最富悬念、最具观赏性的篮球比赛,最酷炫的现场观赛体验,最富个人英雄色彩的篮球巨星,当然,还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
如果让一位球迷评选出全世界范围内最精彩、最有影响力、最具商业价值的篮球赛事,NBA是唯一的答案。每年秋天,当几场NBA季前赛落地中国,即能引发轰动效应,你就能看到NBA这个品牌到底有多大的带动力。精明的商家当然更愿意把钱投给更具价值的NBA,NBA吃肉,国际篮联只能喝汤。
有人会问,国际篮联对NBA就没有控制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同国际足联一样,国际篮联在理论上也掌控着那些大洲以及各国的篮协。但NBA是一个纯商业联盟,压根儿就不在国际篮联的掌控范围内,即便是美国篮协也没辙。每次美国队出战世界大赛,美国篮协得找NBA借人,而不是像中国篮协征调CBA球员。
所以,不与国际篮联在一口锅里吃饭的NBA,才不会像其他国家的联赛,为世预赛留出窗口期,而没有了代表世界篮球最高水平的NBA球星参加世预赛,比赛的质量肯定要大打折扣。
这就是现实。正如世界杯代表了足球,在篮球的世界里,NBA才是代言人,是无可撼动的巨无霸。国际篮联无计可施,但要扩充自身影响力,却又怎么都绕不过NBA。
更糟糕的是,NBA的存在还大大削弱了国际篮联的权威性。因为NBA空前的影响力,各个国家的篮协和洲篮协能更清楚地意识到,与NBA之间的合作更有利于他们去推广篮球运动,发展篮球产业。他们对国际篮联也不再那么高看一眼。
前景,难逃鸡肋厄运
在NBA、欧洲篮球冠军联赛,对国际篮联敢于说不的时候,意味着世预赛赛场上,你很难会看到那些世界上篮球水平最高的选手们同场竞技,世预赛注定难逃鸡肋的命运。这一幕,同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上,梅西、C罗们为一个出线名额玩命判若云泥。
世预赛开战,NBA照打不误,那么代表美国出战的又是哪些人?按照此前与国际篮联达成的苛刻协议,NBA将发展联盟同自己签署双向合同的球员,也划为不具备候选资格之列,因此代表美国队出战的几乎全部是发展联盟球员。
据了解,美国篮协派出了一个11+1配置的阵容,11名队员全部来自NBA发展联盟,另外一个则是自由身。这样的人员配置,球队当然请不动功勋教头K教练,只能把赋闲多年、现在主要担任解说嘉宾的前火箭主帅杰夫·范甘迪拉过来撑场子。
有人不禁打趣,这支美国队最大的腕儿就是球队主帅范甘迪。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加拿大、西班牙等世界强队中。加拿大队的大名单中,见不到维金斯、特里斯坦·汤普森这样的NBA名将,倒是效力于发展联盟的NBA史上最水状元本内特,摇身一变成了队中头号球星。
西班牙阵中,也难觅加索尔兄弟,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效力于西班牙联赛中下游的球队组建的杂牌军,这其中甚至有一位年过不惑的大叔。
令人疑惑的是,美国和西班牙如此敷衍了事,就不怕在小组赛玩脱,无缘决赛圈吗?这还真不会发生,因为随着男篮世界杯扩军到32支球队,美西两支豪强,哪怕在关键时刻拿出国内二线球员发力,也能保证掉不了队。
但毋庸置疑的是,三线球员出战,世预赛成了彻头彻尾的鸡肋,成了国际篮联在NBA阴影下的困兽之斗,更成了国际篮联卑微地刷出存在感却又无可奈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