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空巢”老人:乡村留守主力

天水日报 2014-11-16 13:17 大字

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分布在农村各个角落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人们称他们为“空巢老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个个年轻人告别山村到城里去“淘金”。在他们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守望家园的孤独身影,他们一边佝偻着身躯劳作于田地之间,一边又要照看孙辈,除了体力上的劳累,老人们还要承受心灵的孤寂。

生活无人照料,繁重的农活没人帮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农村“空巢”老人面临诸多问题,他们的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话题。

佝偻着身躯劳作于田地间

11月7日“立冬”,气温骤然下降,阵阵寒风袭来冻得人浑身发抖。上午9时许,当记者来到清水县永清镇暖湾村附近时,一位老人正在地里佝偻着身躯使劲地拔着玉米秆,他的身旁已放着一大堆玉米秆。

“我7点多就上地来了,人老了不中用了,干了这么点活就干不动了。”老人用粗糙的双手一边擦拭脸上的汗水,一边对记者说。

“两个后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女子也嫁人了,我不干谁干呀?”当记者问老人为何不让子女来地里帮忙干农活时,老人黯然答道。

老人名叫任绍瑞,是清水县永清镇暖湾村人,今年已经72岁,老伴王彩莲62岁。二人生育有2个儿子、1个女儿。2个儿子已成家单过,并且常年外出打工,女儿也已出嫁了。平日里,家中只有两位老人照顾着2个儿子留下的3个孙子。

来到老人家,记者看到一院崭新的砖房格外醒目。院东头整整齐齐码着一架黄灿灿的玉米,西头停放着一辆三轮摩托车。“我年龄大了,三轮车也开不了,农忙时节请村里的年轻娃娃帮我开上拉个化肥,秋天把玉米帮我拉回来。”任绍瑞指着三轮摩托车对记者说。

“我们老两口和二后人一起住,这房子也是二后人去年夏天花了14万元盖的,现在还该着别人1万元。二后人会木工也会泥瓦工,好多活计都是自己做的,所以盖房子花得少点,要不然借得账还要多。”老人说。

每天早上6点多,任绍瑞老人就得和老伴起床。老伴给三个孙子做饭,他上地干活;中午回家后,帮着老伴抱孙子、做饭;等晚上九、十点钟,孙子们写完作业上炕睡觉后,他们老两口才得以喘口气。

“这么多活你们两个老人能干完吗?”记者问。“干不动也得干啊,总不能眼看着庄稼倒在地里没人管,家里就靠这些过日子呢。”老人说,地里的收成加上儿子、女儿们给的一些零花钱,勉强能够维持生活,但依然需要精打细算,平常在吃穿方面根本舍不得花钱,买药看病是主要开销。

老人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当过兵,现在虽然70多岁了,但除了血压高外身体状况还算好,但老伴因为骨质增生,一直腰腿疼。每月光买药就得花几百元钱,这对他们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

说话间,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嘻笑声,一个小身影快速地跑了进来。

“慢点,慢点!别摔着!”老人的老伴王彩莲也颤巍巍地跑了进来。因腿疼的缘故,老人的腿已成“0型”,一瘸一拐吃力地跟在孙子后面追赶着。

“能跑得很,我腿子不好根本撵不上他。”王彩莲老人指着孙子无奈地笑着说道。

“看着人家儿女在跟前的,每天都坐在路边上晒着太阳打打牌,活得自在得很。我们两个忙完家里的还要忙地里的,忙了一辈子,从没歇过。”任绍瑞老人说,“带着孙子操心得很,就怕娃生病,只有过年的时候,后人两口子回来了,才能真正放下心休息几天,他们的娃就自己管去。”

“空巢”老人成村庄里的“主力军”

采访中,市老龄办专职副主任成根喜介绍说,天水市城乡“空巢”、留守、独居老人的数量已经十分庞大,农村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究其这一特殊老年群体形成的原因,从一方面看,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家耕种农田的老年人成了留守老人;而在“农民工”向市民化过渡的进程中,由于老年人眷恋于长期居住的乡土,大部分不愿随儿孙迁移到城市生活,又从留守老人变成了“空巢”老人。从另一方面看,现阶段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长辈与晚辈居住在一起的家庭越来越少,独居老人越来越多。

成根喜说,早些年的时候,农村青壮年男子进城务工后,社会上把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戏称为农村的“386199”留守部队;而现在,随着妇女进城务工、儿童进城读书,这支部队正在逐渐被“解体”,“空巢”、留守、独居老人成了农村的主力军,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儿子儿媳进城后,耕种农田的重担压在老年人身上,城里人60岁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而农村80岁高龄仍下地干活已经习以为常,可谓生命不息、劳作不止。二是生活负担日益加重。他们不管年事多高,在劳作之余,日常生活也要靠自己照料,孙子孙女留守在家的还要承担看护责任。他们习惯于简单的生活,种啥吃啥,舍不得花钱。生病了硬撑着,从来不告诉儿女,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吃点药或去医院。平时省吃俭用,一心想着接济儿女。三是精神上得不到慰藉。平时,只要身体还好,他们从不乞求儿女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慰藉。闲暇时,他们在想儿女、念孙子的期盼中苦苦煎熬,十天半月能在电话中被问候一声也就心满意足了。老伴在时还好,一旦有一方去世了,另一个就只能孤苦伶仃地生活。

老人“空巢”又“空心”

据了解,目前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生病没人照顾,农活没人帮忙,生活自理困难是“空巢”老人的最大忧患。

走出任绍瑞老人家,暖湾村四处飘散着紫苏的香气。在村文化广场附近一户村民家的大门外,四五位老人正蜷腿坐在地上打晒紫苏。

“他儿子和儿媳妇打工去了,看着他们干不动,我们都是给他们帮忙的。”一位戴灰帽子的老人指了指旁边一位叫张招放的老人说。

张招放老人和老伴鲁彩花正卖力地打着紫苏,他们双手干枯,深深的皱纹布满脸上。

“我们照看着两个孙子还种着5亩地,吃力得很。”说着,鲁彩花老人想要站起来,因身体不适,摇摇晃晃地差点摔倒。

张招放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今年都60多岁了。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现在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一干活就腰酸背痛,尤其是山上的地,来回太远了,根本没办法务。农忙时,特别想让儿子回来帮一把。”张招放老人对记者说,“但是回来就没人挣钱,家里那几亩田也刨不出几个钱来。孩子上学要钱,给地里买化肥也需要钱,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哩。”

张招放老人说,他身体还比较硬朗,每天倒也强撑着干些活。但老伴有高血压,不敢让她多干活。

“最怕的是生病,病了既没有那么多钱治,更没有人照料。我们不想让孩子担心,只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孙子,娃娃就能安心在外面打工了。”鲁彩花老人说。

武山县高楼乡高楼村的常丑子老人也和鲁彩花老人一样,和老伴照看着3个孙子。老人最大的孙女今年12岁,最小的才4岁。

11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老人家时,常丑子正用蜂窝煤炉给3个孙子做白菜炒肉片,老伴则到附近打工去了。

“娃生下来没几个月,媳妇就和儿子打工去了,3个娃都是我们老两口看大的。”常丑子老人对记者说。老人今年58岁,但头发已经花白。

每年过年时,是常丑子老人家最热闹、最开心的时候。儿子和儿媳回到家后,3个孙子围着一年没见面的爸爸妈妈欢闹着,老两口也不操孙子的心了,一家人的欢笑声响彻整个小院。

常丑子老人说,现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走光了,家里没有说话的人,闷得慌了,就到村里走走转转,遇到人就说上几句。与他们相邻的都是些老人,每次聊天的话题也是围着儿女转。要是谁的儿子女儿来电话说哪天要回来,周围的老人都很高兴和羡慕,大家就掐着手指头“倒计时”。

对于日常的生活,常丑子老人告诉记者:“白天忙活,晚上能看电视,与老伴聊聊天说说话,不至于很孤单。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生病了没人照顾。”

在武山县山丹乡贺家店村,62岁的常书芳也是一个人担着监管抚养4个孙子的重任。老人的两个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为了节省路费,两年才回一次家,年逾7旬的老伴身体不好,而且从年轻时就不善于家务,全家大大小小的事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4个孙子中,最小的才4岁,大的今年11岁了,调皮好动,一个照看不到,就喜欢一个人跑到铁道上、河滩里等危险的地方玩。“我腰腿疼,一走路就钻心得疼,但一天只能强忍着照看孙子,不然怎么办呢?”说话间,常书芳老人的眼圈红了,她不时用系在腰间的围裙擦着眼泪说道。

2013年2月,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人,“空巢老人”数量突破1亿人,且正以每年7.6万个的数量在持续增加。据最近一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按子女与父母不同吃同住为标准界定空巢家庭,我国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60%,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50%,且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此外,调查还显示,60—70岁的老人中有孤独感的占1/3左右,70岁以上者占60%左右。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曾调查了某地400户无子女或独居的60岁以上老人,58%的人“感到很孤独”。

给农村“空巢老人”更多关爱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牵动了各级政府最敏感的神经。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做好农村“空巢”老人照料服务工作,按照省上的要求,市老龄办组织各县区先后开展了城乡大病医疗救治后特困老年人救助行动、“定人定点定时”探视救助特困老年人活动、农村“空巢”老年人帮扶服务试点等多种为老助老服务活动,以帮助城乡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农村“五保”、“空巢”等特困老年人解决吃、穿、住、医、娱为根本目的,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配合下,大力发展农村老龄组织建设,依托村老年协会和养老服务协会平台,健全完善“空巢”、留守老人帮扶照料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成根喜介绍说,市老龄办积极实施政策帮扶措施,对于农村生活特别困难、长期无人照料的“空巢”老人,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各级民政部门全部纳入到“五保”范围,按照足额落实“五保”供养经费,供养标准达到上年度人均生活水平,2013年为每人每年2413元,今年拟提高到3100多元;无生产能力、无其他经济收入的,村干部为其申报了农村一类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空巢”老人住院费在享受新农合报销待遇的同时,民政部门从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中解决了一定比例的费用,在救助标准上给予高于其他农民10%的照顾;救助后仍然特别困难的,老龄部门积极实施了城乡大病医疗救治后特困老人救助行动,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同时,在村“两委”和老年协会、养老服务互助协会的联系协调下,将“空巢”、留守老人和“五保”老人的生活照料责任靠实到亲属身上,不断加大督促力度,狠抓责任落实,有效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安度晚年。此外还实行村干部联系制度,对没有亲属或亲属不愿承担照料责任的“空巢”老人和“五保”老人,实行村干部“一对一”联系制度,他们的农田耕种、生活照料、就医看病等事务由村干部负责,“定人定点定时”提供服务,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实行协会组织探视制度。充分发挥村老年协会、养老服务互助协会的为老服务作用,把责任性强、时间充足的低龄健康老人组织起来,定期开展敲门问候、精神慰藉等探视服务活动,及时向村干部反映‘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和‘五保\’老人的诉求,让他们不再感觉到晚年的寂寞孤独。”成根喜说。

但是,社会的关爱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巢老人”亲情的缺失。如何让缺失的亲情重新归位,是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成根喜说:“‘空巢\’老人问题不仅是某家某户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应由政府、社会、家庭来共同解决。我们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部门、每一级政府都能积极思考如何关爱农村‘空巢\’老人这道难题。因为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

新闻推荐

近日,清水县白沙乡农民在采挖

...

清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