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十八年的上善大爱 ——记清水县中心敬老院院长李爱林

天水日报 2012-07-15 08:41 大字

从25岁进入敬老院,开始料理五保老人的衣食住行,他井井有条细致入微地将这份工作坚持了整整28年。历史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他用自己默默的付出诠释了这份美德的深刻内涵。他自立自强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着别人,为老人们创造了颐养天年的好环境,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老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他叫李爱林,是天水市清水县中心敬老院院长。他的工作受到了众多五保老人和群众的热情赞扬,也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奖励。1992年5月得到了甘肃省民政厅的奖励,1995年参加了民政部的培训,1999年被授予“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李爱林1959年10月生于清水县永清镇李崖村。1979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会计,干过合同工,做过大队文书。1985年6月,天水市第一家农村试点敬老院在清水县上邽乡成立,时年仅25岁的李爱林被聘请为该院院长。从此,李爱林便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全部倾注到了关爱老人的事业中。

清水县中心敬老院(原为上邽乡敬老院),起初设在乡村里,厕所是老式旱厕,每次粪便积满,都由院长李爱林往出担。因为当时的五保老人,老的老,病的病,残的残,都没劳动能力。那时,虽然民政部门每月付给他的工资只有50元,但他总是把敬老院的工作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情都重要,把敬老院的老人全当自己的亲人照顾。他总是和老人们同吃同住。那时李爱林还有贷款需要偿还,但却从未想过离开敬老院,去另谋出路。他不忍心离开那些不幸的孤寡独老人。

刚建院时,由于财政困难,乡上拨给敬老院的经费十分有限,有些入院的老人由于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就是能自理的老人一有头疼感冒,也需要细心照料。在这种情况下,李爱林除正常关照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外,还要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清洗他们拉在内裤里的粪便。后来由于经费紧缺的原因,就连给病人挂水打针这种技术活也都由他来干。在李爱林的悉心照料下,五保老人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李爱林胜似亲人的爱。

为了完善敬老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院内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以节约经费,李爱林还制订了上邽乡敬老院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管理体系图、现金管理示意图、实物支出曲线图、现金支出条形示意图、老人卡片、就餐登记、病历表、慰问登记、生日表等几十项规章制度,使敬老院进进出出的每一分钱,每一样东西都非常清楚,从而赢得了民政部门和五保老人的信赖。为了给敬老院节约有限的经费,李爱林还利用现有条件,带领老人们开展创收,给敬老院带来一定收入。看到敬老院周围有很多空闲的荒地,李爱林就用自己家的毛驴把地耕了,种上蔬菜,这样老人们都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疏菜。看到老人头发长了,到外面理一次就得花几块钱,而这些老人几乎都没有多少钱。李爱林看在眼里,抽出时间自学理发,从此,义务为老人理发,也就成了他分内事。

李爱林常说:打铁需要本身硬,他是院长,所以他要多干。院前院后的菜地要翻种,他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冬天拉来取暖煤要往库房里搬运,李爱林总是第一个在那里搬运;厕所的大便池堵塞,他亲自掏堵;卧床的病人大便拉在了床上,还是李爱林及时去擦洗;病人床上的屎衣屎被,他也亲自洗涤;谁床上的电热毯有问题,他就及时修理。每日早晚,他都要挨个儿向老人们问寒问暖。老人们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

敬老院的老人王连成对记者说:当自己看到院内绿油油的蔬菜时,就想起李院长弯着腰在菜地劳作的身影。当他们吃上李爱林为大家种的蔬莱,就会想起他为种莱挥洒的汗水。为了给大家改善生活,李院长真是殚精竭虑费尽了心思。王连成还对记者说:县委和政府给他们选派了这么一个好院长,他们真的过得很开心。

采访中,敬老院的杜见祥老人告诉记者一件往事:1986年3月28日傍晚7点多钟,李崖村的五保老人李得林癫痫病发作,手中的打火机点燃了棉鞋。等人们发觉时,李得林已经被烧得非常严重。李爱林马上请来了当地医生治疗,并向乡上领导汇报情况。那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李爱林每天用架子车拉着李得林,往返于县医院和敬老院,给他换药治疗。谁知祸不单行,因为感染,烧伤难愈,李得林又被诊为骨髓炎,要截肢。面对突然降临在李得林身上的又一灾难,劳累月余的李爱林心如油煎,左右为难;截肢会使这位可怜的老人更加可怜,可不截肢就会危及老人的生命。此时此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考虑到李得林还有亲戚在村里,他便去找李得林的亲戚商量。可李得林的亲戚们怕承担责任,无人回应。医院的答复是截肢就得住院,如果不截肢就让他们去别处就医。李爱林不死心,拿上住院单三番五次地往医院跑,每次都被推出医院门。没办法,他又到处托熟人,说好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医院领导终于被李爱林的真诚所感动,最后冒着风险接收了李得林这个病人。

在李得林住院的120多个日日夜夜,李爱林背着李得林化验、透视,换药、治疗,喂吃、喂喝,抠屎、倒尿。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李爱林是老人的儿子,才会那么孝顺。有些熟人不理解,责怪他哪里挣不了几个钱,何苦要干这种伺候老人的活。可是李爱林只有一个信念,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敬老院的工作者,就应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没有亲人,党和政府把他们交给自己照料,自己理应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照料好他们,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安度幸福晚年。李得林在医院的精细治疗和李爱林的细心照料下,他的腿没有被截肢,奇迹般地痊愈了。

清水县作协主席姚来春说: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李爱林所做的点点滴滴让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都很感动。

28年漫长的岁月中,经李爱林之手送走的老人就达31位。这种不计回报的真心付出足以感动你我他。希望李爱林的事迹能撒播开来,像一颗种子深扎在社会的泥土里,让这如光一般温暖的爱心传递出去,让需要关怀的老人身边能出现更多像李爱林这样的敬老工作者和模范孝子。

得知记者采访,闻讯赶来的清水县民政局刘义副局长告诉记者:李爱林本职是敬老院院长,实际上干的却是服务员的工作,在他长达28年的敬老工作中,实现了他当初进敬老院时许下的诺言:既要当好院长,又要当好孝子。孟子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爱林做到了为敬老院这个家付出的善行大爱,他对老人的情意和关怀,是真孝、是大孝!“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十里八乡的五保老人,听说李爱林的事后,纷纷要求入住县中心敬老院。现在,这所敬老院入住的老人,已有49人。

□胡晓宜宗楠杨怡青

新闻推荐

成明和: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者令文慧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只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今年37岁的清水县王河乡成寺村村民成明和深知这一道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

清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