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普治新曲唱春风 ——泰安市创新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纪实 泰安市普法办 泰安市司法局

泰安日报 2015-09-21 13:05 大字

 

前言:“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是2011—2015年第六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规划的简称。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地方和行业依法治理,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营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目前,“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已进入检查考核、总结验收阶段。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在山东省普法办的正确指导和泰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泰安市《“六五”普法规划》和《2011—2015年依法治市规划》,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目标,突出“创新普法宣传”主题,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创建”主题活动,不断完善普法宣传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普法宣传新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泰安特色的普法依法治理新路子,为构建法治泰安、幸福泰安,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科学编制规划 深入广泛发动

为搞好全市“六五”普法2011—2015年依法治市规划编制工作,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根据省“两个规划”和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泰安市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草案)》和《泰安市2011—2015年依法治市规划(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意见反馈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11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这两个规划,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六五”普法规划。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分别召开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总结上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部署新的五年工作任务,围绕新时期新阶段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动员,全面启动泰安市“六五”普法和2011—2015年依法治市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组织实施

针对新的形势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强化机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措施责任,抓好保障落实,促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领导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决策目标和重要议程,把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市各大班子有关领导多次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指导部署,提出要求。市、县普法办每年对各单位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

组织机构健全。各级各单位都建立健全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及时调整充实工作人员。各级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都按要求设立了法制科或明确了兼职科室,配齐配强了专兼职人员。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参与”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协调互动”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织网络体系,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规划措施完善。各级各单位根据两个“规划”要求,分别制定出本单位、本系统具体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文明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考核内容,与工作实绩、评先创优、文明创建挂钩,建立完善了学法用法各项规章制度,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员单位,认真贯彻《泰安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实现了责任主体由单一主管部门向所有执法部门转变,管理模式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转变。

保障工作有力。各级政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保障普法工作顺利开展。各基层单位也都舍得投入,拿出专项经费用于购置教材设备、编印法规手册、普法歌谣、明白纸、举办法制培训班、制作宣传栏等。五年来,全市累计购买、发放法制宣传资料50余万册,满足了各个层面人群对普法教材的需求,大大增强了宣传教育效果。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把“法治文化建设”主题活动作为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普法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行法治文化建设新机制。市普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实施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的方案》,围绕建立主题场所、打造文艺宣传队、创新普法栏目等方面,细化工作目标,量化工作进度,组织在全市范围实施一系列法治文化建设工程。引入项目化运作理念,要求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法治场所建设、创新普法载体、拓展普法领域等任务,精心培育2—3个普法项目,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普法品牌。目前,已推出岱岳区“普法大篷车”、国税局“泰山·税敢当”等100多个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品位的特色普法教育品牌,打造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使法治理念根植群众、深入人心。

全面加强法治主题场所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推出一系列法制教育场所,满足了各界群众的普法需要。市普法办分两期建设了南湖“法治文化公园”,将法律常识、法治故事、法治人物、法治格言、案例解析等法治宣传知识,以石刻、雕塑、灯箱、壁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法治宣传效果进一步凸显。宁阳县建成大型法制教育警示基地,占地600平方米,运用声、光、电等直观、互动的高科技手段,加强对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普法教育,每年有10万名干部群众来这里参观学习,普法宣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泰山区推行社区“普法超市”、岱岳区、新泰市深化法制宣传一条街建设、肥城市建立法治文化书屋、东平县建设水浒古镇法治文化景区等,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强化法治文化队伍建设。市普法办从市直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驻泰院校专家学者以及法官、检察官、律师中挑选60人组成了“六五”普法讲师团,在开展法学理论教学、进行法制宣传调研、举办法制讲座、参与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开展普法教育的重要力量。各县(市、区)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了讲师团队伍。组织讲师团成员、普法志愿者参与普法宣传,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掀起“六五”普法宣传新高潮。

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联合省摄影家协会在泰山广场举办了“法治泰安·和谐家园”大型图片展,共展出图片1000余幅,用镜头真实记录了近年来泰安市法治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邀请知名书法家举办法治文化建设书画笔会,创作普法作品160余幅,在市政大楼举办了大型法治文化建设书画展。市领导出席了活动仪式,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同时,各县(市、区)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宁阳县建立了普法档案室,将六个五年规划的资料和成果集中展示;岱岳区聘请区艺术团在全区广泛开展了“法制文艺进万家”暨法制文化下乡活动,先后在17个乡镇集中演出,观众达10余万人,为法治文化活动增添了亮丽色彩。司法部《司法行政工作简报》以专刊形式刊发了泰安市法治文化建设做法,市领导作出批示予以肯定。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全面深化“法律六进”

围绕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普法工作的途径和办法,先后制定了《泰安市“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深化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法律六进”工作考核办法》,召开了“法律六进”深化年活动启动会、调度会,有力推动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抓住龙头,“法律进机关”实现制度化。以市直机关工委为牵头部门,指导机关各部门认真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和司法执法人员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律知识年度考试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的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集体学法常态化,先后组织集中学法讲座31次,市法制办邀请专家为各部门单位讲解《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市普法办结合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编写了《泰安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同时,在全省率先开通普法考试网络系统,实现网上答卷、阅卷、管理、通报,提高了工作效率。五年来,市及县(市、区)各部门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法2000余次,举办各类干部法制培训班、讲座300余期,先后有6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每年有2.1万名科以上干部参加普法考试,合格率100%,优秀率98.73%。

突出重点,“法律进乡村”实现多样化。以农业局为牵头单位,利用远程法制教育网络、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组织法律宣讲团进村上法制课、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骨干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认真抓好“四个一”落实,即:每个乡镇都设立一处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法制宣传一条街、建起一个法律图书室(角)和一个法制宣传栏。充分运用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电三合一平台等载体,及时报道涉农法治动态,宣传涉农法治信息,普及涉农法律法规,不断拓宽涉农法律知识的宣传覆盖范围。目前全市建成农村远程法律教育站(点)3503个,开展送法下乡活动3000余次,下乡演出法制文艺节目、举办法制报告会800余场次,进村入户送法律书籍和小册子8万余册,提供减免费法律服务5万余人次。

夯实基础,“法律进社区”实现规范化。以民政局为牵头单位,扎实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全市155个社区以“民主法治社区”、“和谐社区”创建为目标,认真抓好“六个一”建设。即:建起法制宣传一条街,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建立一个法律图书室(图书架),成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制定一套居民学法用法制度,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活动。根据省、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标准,重点培植了20个星级示范社区,建立完善了普法工作制度、普法超市制度、普法学校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律师会客厅”制度、法律顾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立了法律援助便民公示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活动,促进了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同时,许多社区还建立了普法互助组,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进楼洞活动,方便居民学法、识法、懂法。

强化源头,“法律进学校”实现社会化。以教育局为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教育主渠道、教育基地主场所、志愿者队伍主力军的作用,积极探索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广泛开展“为了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不断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全市96%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同时,各学校通过建立法治文化长廊、举办普法图片展览、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模拟法庭等形式,组织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增强了青少年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

压实责任,“法律进企业”实现阵地化。以经信委为牵头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督导企业建立普法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市质检局、卫生局、工商局等部门,制作了车载普法音响、挂图等到食品加工企业、饮食服务网点进行《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巡回宣传。市卫计委、市人社局等单位利用服务热线,为企业职工提供政策解答、信息咨询等服务。东平县还成立了服务中小企业法律顾问团,为辖区企业定期开展“法律体检”,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依法经营意识。各大、中型企业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企业法人法律培训班、聘请专家到企业讲法制课等形式,组织企业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共举办法制报告会1100多场次,受教育员工10万余名。

统筹协调,“法律进单位”实现属地化。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单位进行细化分类,将中央、省驻泰单位、政务服务窗口、商业娱乐单位、公共服务机构、风景名胜区等全部纳入属地管理,避免了条块分离或脱管、漏管现象,提高了普法覆盖面和知晓率。坚持单位内部教育和面向社会宣传双轨并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单位普法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东平湖管理局建成大型“水法规宣传长廊”,采用漫画、工艺品等形式宣传依法治水的法律法规。泰山景区在天外村广场、中天门停车场、红门广场等处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接受游客的法律咨询。

创新载体注重实效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创新普法宣传载体。在巩固和完善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站、普法大集、法治广场、法治公园和法治楼院等传统法治文化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各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传播活动,形成了“电台有声,荧屏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形”的立体宣传格局。各级开设了普法网站、普法微博,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出租车LED屏、大型户外屏幕等载体,及时发布普法动态、宣传法律法规和学法用法典型,全面展现普法工作情况。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法治之窗》、《以案说法》、《法制视界》等10余档法制节目,使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了法治意识。

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启动开展“普法志愿者在行动”大型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普法讲师团、大学生七支普法志愿者队伍近500人,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起到良好的效果。启动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情暖万家”千场法律知识讲座活动,动员组织普法志愿者根据群众需要宣讲法律,贴近民生热点和百姓生活,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举办“情暖万家”3000余场法律知识讲座。2014年12月4日,举办了庆祝首个“国家宪法日”大型“菜单式”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官、检察官、公安、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菜单式”法律咨询活动,共接待来访群众300余人,解答各类法律咨询500余次,受到了群众欢迎。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推动了基层法制宣传的深入开展。

充分调动各部门的普法积极性。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执法主体的普法积极性。公安、教育、共青团、妇联、税务、国土管理、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纷纷在“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6·25”全国土地日、“6·26”国际禁毒日、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社会保险法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富有重要影响的法制宣传活动3000余场次,发放各类普法材料500余万份。

深化民主法治建设 提高法治创建水平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工作方法,积极拓展民主法治建设新领域,全面深化法治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法治泰安、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

扎实推进法治创建。坚持“法治泰安”与“文明泰安”、“平安泰安”、“幸福泰安”建设相结合,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法治城市创建过程中,通过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等措施,全面提高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水平,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12年,对“法治城市”创建的实施意见、目标责任分解和细则评估体系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法治城市、法治机关、法治乡村、法治社区、法治学校、法治企业、法治单位、法治县区”8个创建标准,并汇编成册,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为建设法治泰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头学法用法,把决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真正做到按制度、按程序决策。健全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对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建设,市和各县(市、区)党委都听取并尊重法律顾问团和有关专家的建议,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实行科学决策。各级政府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对涉及全局性的重要事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主动听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县、乡两级政府均设立了法律顾问团,并建立了律师、公证员参与政府招商引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律师列席政府相关会议制度。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就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等方面,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行政服务大厅严格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办事效能。各级司法机关认真落实执法公示、执法监督和错案追究制,强化管理,公正司法,为全市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以扩大基层民主为出发点,开展以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龙头的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全市基层组织普遍开展了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级事务管理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村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村民依法参与自治能力明显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巩固加强。

五年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硕果累累:泰安市司法局等4个单位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有10个单位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单位。“法治县市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村”、“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企业”等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如火如荼:肥城市、新泰市在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中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东平县被评为省级法治创建先进单位,新泰市小良庄村等9个村(居)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有52个村(居)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有600个村(居)被评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居)”。

泰山有极顶,创新无止境。

我们将以目前正在进行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考核、总结验收为契机,在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旺盛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泰安”、“平安泰安”、“幸福泰安”目标,全面总结“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认真做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 铭记,泰山英雄儿女

□记者 王玉 纪念是今年9月的一个关键词。继月初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后,我国将于9月30日迎来第二个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地包括泰安...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