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变总会出彩 固步终将出局 和县善厚镇早林村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
■通讯员 王智银
在善厚镇早林村村部的会议室,悬挂着80多枚奖状和奖牌,这是近年来省市县党组织对早林村各项工作的肯定和褒奖。然而,村党总支书记张纯平并未引以为荣,反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嘴上说的不如手上做的,墙上挂的不如群众讲的。”这是他常告诫村两委班子的一句话。
初冬的一天,走进早林村村部后院,看到的是一幅紧张而有序的劳动场面:暖暖的冬阳下,两三个农家大嫂在分拣山芋,一架传输机旁,几位熟练的操作师傅将山芋上传到机上进行洗涤。“这是制粉前的首道工序,加工成粉丝,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张纯平一边监看机械运转,一边介绍。“从田野里收获来的山芋到制成一根根晶莹透亮的粉丝,这中间要经过精拣、清洗、打浆、下池、淀粉、晾晒、磨粉、擀粉、捶粉、蒸煮、冷却、上架、风晾等20多道工序。”虽然是村党总支书记,但对于粉丝的制作过程,他俨然是一位行家里手。
世人都道粉好吃,再苦莫过制粉匠。对此,作为“大王粉丝”的品牌创始人,张纯平的体会比谁都深刻。从2002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至今,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上富裕之路,一直是他的“心病”和“夙愿”。早林村位于善厚镇南部,多以丘陵为主,山地资源丰富,村民有种植山芋的传统习惯,尤其是该村的大王自然村,种植的山芋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然而,长期以来,村民一直经受“芋贱伤农”的困扰。2008年,在张纯平的积极倡导下,该村31名基层党员和7名村民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办了“大王粉丝”专业合作社。
创业难、创业难,难于上青天。虽举步维艰,但“大王粉丝”还是在众多村民的迟疑和观望中生存了下来,直至今年走过了12年的创业之路。身为“领头雁”的张纯平,既是合作社的管理者也是参与者,个中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政务村务缠身、愁生产管理、愁经营销售、愁发展壮大。“那几年,‘大王粉丝’的品牌打出去了,销路很好,每年每股均有七八千元的分红,虽然并不丰厚,但村民还是看到了抱团发展的力量,更主要的是村民能就地卖芋,提高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谈到创业经历,张纯平记忆犹新。
2008年,鉴于种种原因,“大王粉丝”专业合作社在原有的基础上变更为村集体资产。同时争取国家帮扶资金90多万元,自筹资金30多万元,总投资130万元,新建了6间标准生产厂房、3间加工房,另建冷库和储存室各一处等设施。
“‘大王粉丝’是我村也是全镇唯一的村级集体产业,不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产业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要锲而不舍地去发展。关键是怎样更新理念、怎样创新模式、怎样探索新路。尝试后可能会失败,但千万不能放弃尝试。”对于今后的发展,张纯平言语间有焦虑也有坚定。
今年,由于连续的干旱无雨,当地的山芋减产甚至绝收,以致原料短缺。为确保正常生产,赶上冬季市场粉丝供货,10月底,张纯平只能“分身有术”,由村党总支书记变身“采购员”,驱车远到泗县、明光等地采购20万斤山芋。“连日来,天气晴好,正是粉丝生产的黄金时节。目前,厂里留守下来的是几位党员网格长,他们是创业之初的老员工,懂技术、手艺好,拌粉、囊粉、冷粉、出粉等关键制粉环节主要靠他们。分拣、搬运、洗涤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儿,临时请附近的村民和贫困户来做。”
当问到一年的创收时,张纯平实话实说:“没有多少,粉丝也是季节性产出,每年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只能为集体经济带来七八万元的收入。俗话说,生不做、熟不丢。经营‘大王粉丝’只是我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条老路子,如何走出老套路,开辟新天地,我们正在酝酿和谋划,也有了新路径,正在启动实施。”
据张纯平介绍,他们将借助“大王粉丝”这一品牌,在产品深加工、细包装上做文章,由产品散装过渡到精装,再由精装发展到斤装、两装,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村里已接管了“和善园”,并流转数百亩山地,种植黄桃等经果林。同时,与本村“药材大王”江厚祥深度合作,引种名贵中药材白芨,通过能人带动,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对于未来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张纯平有自己的思考。他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二十字方针’,但核心还是农村美不美、农业兴不兴、农民富不富的问题。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有钱才能搞建设。钱从何来?必须要走产业发展的路子,必须依靠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因村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你迎着太阳走,影子总会落在你的身后。大任在肩,思变总会出彩;固步自封,最后只能出局!”
新闻推荐
11月6日下午2时许,泗县蟠龙山路与唐河路交叉口,一辆由西向东行驶小型货车与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SUV发生相撞,事故造成小型货...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