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活”起来
“有没有同学准备向陶万侠老师‘拜师’,零距离感受国家级非遗项目泗州戏的?”12月23日下午,在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一场精彩的非遗进校园文艺演出正在进行,泗州戏小戏《懒大嫂赶会》表演完毕,台下师生鼓起热烈掌声,主持人李琳杰现场互动。
这场演出正是“宿州非遗进校园”暨“非遗文化展示周”活动的重要环节。系列活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宿州市博物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承办。
“我愿意!”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一年级学生黄星率先举手示意。随后,黄星登上舞台,在泗州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陶万侠指导下,完成无实物表演“吃包子”这一动作,同时配有语言,趣味横生。
“没有想到,自己能和非遗传承人同台表演。”回到台下,黄星难掩激动,她说,宿州非遗进校园,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技艺,欣赏地方戏曲,爱上优秀传统文化。
刻来家乡物剪出故土情
当日下午3点,“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式开始。在此之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齐聚报告厅一楼,观看非遗文化展示成果。
展示厅空间不大,却集民俗文化之大成。师生们在虎头鞋、芦苇鞋、戏曲盔头、马戏道具、毛笔等展览橱窗前驻足。通过非遗实物,感受传统文化。除实物外,展厅内多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现场授课,展示技艺。
青年面塑家李正奎使用宿州本土红泥,手持竹制工具,现场创作泥塑“鼠钱”,手起手落间,一只“土老鼠”活灵活现。“明年就是鼠年了。我结合本地风物,进行此番雕刻。”李正奎提前来到学院,精心准备展品。
“民俗文化进校园,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李正奎钻研泥塑十七年,如今,他更想把这类传统技艺带回院校,让青年人了解、熟知、喜爱。
艺术源于生活。展示厅内,非遗传承人芦芬为学院师生剪纸。剪纸作品内容来自皖北风物,风格自成一格,强调细腻、逼真、传神。“在学校里,‘老手艺’焕发了新生机,不少学生热爱剪纸艺术,希望我能帮一帮他们。”遇到学院师生咨询,芦芬详细解答。
“艺术相通,我自小喜爱绘画,绘画和剪纸一样,都讲究线条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二年级学生郑利霞认为,了解传统非遗技艺,提升自己学业水平,陶冶个人情操。
生旦净末丑相约教学楼
戏曲名角,走出梨园,走进校园,收获师生一致好评。
“没料到,传统戏曲在校园这么受欢迎。能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我很自豪。”文艺演出完毕,57岁的陶万侠激动地说。
当日演出,陶万侠和张婷等人搭戏,给师生带来小戏《懒大嫂赶会》。小戏中,陶万侠饰演“懒大嫂”,她表演诙谐幽默,念白生动形象,用贴近生活的故事,讲述勤劳致富的道理。
“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为促进宿州经济文化建设、弘扬地方戏曲艺术而努力。”陶万侠说,戏曲走进校园,在校师生观看演出,找寻传统文脉,功在千秋。
生旦净末丑,相约教学楼。除泗州戏外,该场非遗演出还汇聚坠子戏、梆子戏、唢呐吹打乐、曲艺等多种艺术门类。表演者既有戏曲名角,也有青年一代的传承者。
青年泗州戏演员吴平波搭档王艺洁,表演名段《打焦赞》。两人配合默契,唱功、身段扎实,完成多个高难度的打斗动作。“两位小演员让人眼前一亮,更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力量。”台下师生不停夸赞。
学院“搭台唱戏”非遗传承延续
宿州艺,宿州戏,宿州技。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展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保护成果。通过实物、图片展示、技艺展演、剧目戏曲演出等方式,普及非遗知识,增强学院师生对非遗工作的自豪感、荣誉感。
“我们班一共有40多名学生,他们全部参加了这场活动,获益匪浅。”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老师崔杰说,了解宿州非遗,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帮助老师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在宿州上学,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我领悟到宿州文化的厚重。”来自贵州六盘水的叶琴说,她今后要为宿州非遗发声,在实践中传承,在学习中弘扬。
学院构建平台,非遗传承延续,学院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机结合。
近年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因地制宜,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针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学院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剪纸工作室,传承剪纸艺术;定期开展书法教学活动,举办书法、绘画、剪纸作品展,加大对非遗项目的科学研究力度。
强强联合,共同守护文化之根。据悉,宿州市文化部门还将与宿州各院校深度合作,把非遗列入学校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之中,加强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助力文化成果转化,推动宿州非遗产业发展。文/记者俞鑫图/记者苏洋
新闻推荐
让党组织真正成为物业服务的“主心骨”埇桥区推行红色物业解决市民生活“堵点”
让党组织真正成为物业服务的“主心骨”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