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个名师工作室带动万余教师“起跑” 平度教育勾画特色名师蓝图,助推教师生涯专业发展
平度市小学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文/图半岛记者邬明洋通讯员王晓娟孙萌萌
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了教师发展工程、名师工作室项目,旨在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塑造教育教学的带头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平度教育系统在这次名师工作室启动浪潮中,义务教育段采取联盟组建与全市组建两种方式,共启动名师工作室61个。当前,平度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现已涵盖全学科,辐射带动10000多名教师顺利“起跑”,勾画出自身特色名师蓝图,助推平度教师生涯专业发展。
“课题+实践+送课下乡”,种植教育科研优势成果
“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第一要务。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崔召峰在小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仪式上对成员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多元突围中成长、在反思中走向创造、在研究中相互碰撞思想,将工作室作为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各类问题的重要途径。”
自小学段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明确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室引领目标,将实践经验提升提炼,形成符合自己发展的教育科研新思想、与新风格,并沿工作室成长路线规划图分三步行走:
课题引领明方向,线上线下同学习。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重要环节。平度小学段名师工作室细化工作目标,名师工作室成员详细了解当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确定年内研究方向与范畴,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撰写课题论文,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身。
“我们在课题研究前,充分了解同行们已经进行的实践研究、好的做法和案例,总结经验并指导教学,克服没有理论依据的盲目做法,培养教师们善于研究的态度和意识。”小学段教研主任郭光兵介绍说:“我们现阶段课题研究正稳步开展,例如小学数学王秀霞名师工作室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四环三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引领,突破将“四环三步”教学策略作为本工作室研究的切入点,探寻自主学习新思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小学段,各学科名师工作室还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成立QQ群、微信群等平台整合资源,让老师们把个人经验、问题解疑答惑、成果分享,在教育教学中效应最大化,实现同步学习、共进互补。
问渠哪得清如许,实践研究活水来。实践是顺利推进有效教学,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名师,应始终站在教育技术的最前沿,用最先进的技术改进更新学科教学方法,完善学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通过特聘指导专家的方式,积极创造实践环境,让老师们能更快乐、更亲密地与“心理健康”接触,实现共同成长。在优化大班额小班化的过程中,小学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减轻老师的压力,工作室成员各负其责,各行其职,在全市各学校展开了各种形式的适应新环境、缓解压力、调整情绪的心理健康活动。
“老师们通过摸沙体验,感受温柔和放松;通过绘制沙盘,体会凝聚与温暖;通过分享倾诉,诉说内心的感受;通过沟通讨论,汇聚集体的智慧。”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纷纷表示。对此,指导专家段桂云老师深有感慨:“在沙盘体验活动中,沙具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教师们在选择和摆放沙具的过程中注重感受自己的心灵需求,进一步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令工作室成员对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思考。”
为了提升增强实践研究能力,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成员买来学习的书籍和教学需要的设备器材研究,利用工作日晚上和休息日时间,坚持研究着开源技术、组装开源硬件、梳理着教学视频、探讨学生比赛。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主持人张丽丽老师所在的常州路小学的开源硬件课程第一个在青岛市开设了起来。2019年上半年,平度中小学生在国家、省、青岛市程序设计、数字创作、机器人竞赛、创客比赛、NOC创新与实践大赛等各类信息技术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一等奖49个,二等奖84个,三等奖113个,一等奖获奖数及获奖总数均居十区市前列。
送教下乡入课堂,情满乡村共成长。“和名师在一起,会不自觉地奔跑起来。”一所乡村小学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对名师的渴望。现如今,大家的脚步已经遍及平度,农村是名师工作室的重要一站,以名师为奋斗目标已经成为平度乡村教师的理想。目前,各学科涌现出名师与乡村教师同框授课的画面,“一对一”“一对多”带徒弟,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乡村教师作经验交流、举行全体教师评课、解疑答惑研讨会等,令老师们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
小学美术学科尚国红名师工作室团队来到乡村学校祝沟小学送教。在学生的课堂评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鼓励师生创作、参赛问题等方面加以指导,乡村送教为今后的美术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尚国红说道,她对于送教下乡有了更深的体会:“教师以专业发展促进美术学科教学,学生以美术活动促进美术素养提升,不论乡村还是城市,让孩子们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能朝这个方向努力,感到很幸福。”
“义务+精准+优秀教师支教”,助力薄弱学校精准帮扶
今年,平度市初中学段精准帮扶、名师工作室34个名师工作室启动,由名师工作室成员及骨干教师共计89人组成学科帮扶团队,对我市九所初中学校的薄弱学科进行精准帮扶。
在仁兆中学,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成海带队,与教研员、名师团队深入课堂听课。刘成海表示:“义务、精准、优秀教师支教,是此次精准帮扶的三个特点。名师工作室和帮扶教师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重树教师的好形象,对学校用真心、动真情进行实打实的帮扶。”
在平度市乡村中学,精准帮扶团队根据学校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并赠送了很多实用高效的备课素材和复习材料。名师们还针对学校基础比较薄弱的现实情况,提出相应要求,带来了别样的体验与收获:
反思力的提升。“反思力是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是能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初中部主任朱成涛表示:“我们在精准帮扶过程中发现,有效率的教师往往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在仁兆中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金晓红老师带领成员专门进行了反思力研讨,其中全面深刻地研究“我是怎么设计这节课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节课的课程理念——怎样对其他课的迁移指导”教学反思模式,名师负责人和成员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了理论升华、方法内化的效果。
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在名师工作室精准帮扶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帮扶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变”,教师们在不断地成长。
在实践中实现教师“理念、经验”的积累。在崔召“精准帮扶行”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崔丽娟老师向同行分享了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针对寄宿制学校,充分利用早晚自习,一周一考,考试、批改、反思相结合,不仅‘观课’,甚至‘偷课’,在对比中反思与破解,不断找寻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思考、探寻教与学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在实践中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创新。“精准帮扶行”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对症下药、问诊把脉,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突破农村薄弱学校教学难题形成新格局。在崔家集中学,初中段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陈金荣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德法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我们从‘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内涵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两大方面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用生动、翔实的案例分享了综合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形成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在实践中实现专业素养、授课能力“重塑”。在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因许多因素,课堂驾驭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塑”。“精准帮扶”将人文素养、专业技能、课堂授课能力提升等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作为名师工作室精准帮扶的必备条件,不仅让老师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还从关注“教育学”到研究“学习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受援学校杨茂双老师激动地说:“精准帮扶不仅为城乡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为受援学校教师搭建了一个教学研讨的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帮扶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同时也为帮扶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融通效应的发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精准帮扶过程中,初中段名师工作室以课堂教学融通、帮扶形式融通、课堂教学融、成长平台融通等,引领结对学校的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提高被帮扶学校的教学质量,以期达到名师工作的带动引领辐射作用。
课堂教学融通。在精准帮扶课堂教学中,帮扶团队引领老师们找到所授课与其他学段课堂之间的融通点。例如:初中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兼顾考虑高中学段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考虑能为高中段的教和学做些什么,逐步聚沙成塔、打好地基。
帮扶形式融通。除了名师工作室精准帮扶,第一批“学科建设工作队”已经分赴祝沟中学、旧店中学、崔家集中学等偏远薄弱乡村学校。通过线课堂、多级培训、网络交际平台,进行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指导交流,建立微信交流群,定期在网上交流研讨,打造了一支优质稳定的师资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成长平台融通。为实现优质课堂教学,共享先进教学模式,平度教育系统根据《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关于成立义务教育学段教育发展联盟名师工作室的通知》,搭建“带教成员、教学指导、学术交流、课题引领、辐射带动、自身发展”六步成长平台,积极进行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及时将学习成果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4日讯步入“银十”,楼市首先遭遇“十一小长假”,新房市场“降温”明显。根据青岛网上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青岛...
平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平度,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