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结亲”青岛

青岛早报 2019-02-23 06:48 大字

2月17日,对于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锦园京剧票社的票友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有幸将张派青衣第三代传人吴春华请到票社,进行艺术指导和交流。

小票社迎来京剧名家

2月17日,张派青衣第三代传人吴春华受邀来到锦园京剧票社进行艺术指导。吴春华从京剧的归韵、发声、吐字讲到演绎故事、刻画人物,既有理论高度,又深入浅出。她还现场为大家演唱了张派传统名剧《状元媒》选段,她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委婉激昂的演唱显示了张派京剧艺术的醇厚韵味,让所有人都深受感染。

锦园票社的社长秦嗣娟说:“吴老师是京剧名家,工作特别忙,但对于热爱京剧的人,无论是演员还是票友,她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艺术,她对艺术的理解和传承,真的是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家的风范。 ”琴师王焕卫激动地说:“5年前,通过朋友我和吴老师成为微信好友,此后就一直在微信上交流,吴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一直盼着能与她见面,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票友马深基、贾兰英夫妇都已年过七旬,他们说:“吴老师是京剧名家,她博采众长,功底深厚,她简单的一句指点,比我们学几年都管用。 ”

历经磨难仍不改初心

1960年,吴春华出生于天津,那是一个有着浓厚京剧氛围的城市。虽说不是出身梨园世家,但在大环境的熏陶下,吴春华自小就有着一身 “京剧细胞”。她6岁开始学戏,不久便能像模像样地唱上几段。后来父母病故,她只好到安徽芜湖的亲戚家生活。 10岁那年,她考入芜湖市京剧团,师从任秋云,专攻花旦。由于她天赋异秉,而且肯吃苦,没几年便在剧团中脱颖而出,逐渐开始在各种演出中挑大梁。

上世纪80年代,生活的打击接二连三地向吴春华袭来,感情变故、剧团解散等让她愁肠百结,最艰苦的时候,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为了生计,她曾当过化妆师、服务生,开过饭店、办过装潢公司……然而,无论做什么,她都没有放下心爱的京剧艺术,一有空闲,她便独自在家中练习唱腔。当京剧艺术再次迎来春天时,她这朵历经风霜的花蕾便立刻绽放开来。 2002年,吴春华参加第六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一举夺得了“十大名票”一等奖。其间,吴春华还拜了京剧张派艺术的优秀传人薛亚萍为师,改学张派。 2005年,香港特区京昆剧团力邀吴春华加盟。这之后,吴春华的京剧表演日臻娴熟、渐入佳境,并担任了剧团一些经典曲目的主演。她经常在两岸三地参加京剧交流,2017年,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的梁振英还曾亲临剧场,听她演唱《龙凤呈祥》和《武家坡》。

和青岛结下亲缘关系

作为张派京剧传人,吴春华从没忘记要传承京剧艺术。近几年来,只要有空,她就会回家乡授课、参加票友聚会。在教学方面,吴春华有独特的方法。 “我教的孩子基本上是4到8岁,很多都是零基础。年龄越小,越容易种下艺术的种子。”吴春华说,在教孩子们唱戏时,她会给他们讲人物、讲故事,给他们讲戏服、讲装扮,培养他们的兴趣。另外,她还鼓励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感受。 “我这样做不单是为了培养人才,也是在培养京剧土壤,因为没有生存的土壤,再精致的艺术也只能是一个毫无抗击打能力的花瓶。只有看的人多了,这门艺术才能发扬光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京剧。为了支持孩子学戏,家长们不惜花钱给孩子做戏服,还主动学习化妆、制作道具。 2015年,她教过的孩子中有3人进入专业戏校学习。2018年,在央视举办的一场京剧大赛中,她带领12个京剧娃娃去参赛,结果6人获得金奖、6人获得银奖。

看到一批批的京剧新苗走上舞台,吴春华很欣慰,但同时,她心里也会涌起阵阵的愧疚。 “这些年我最愧疚的是女儿,因为演出经常把她一个人留在家中,母女俩总是聚少离多。 5年前女儿嫁到青岛,我竟然从没来过女儿家。 ”吴春华说,为了陪伴女儿,今年春节她特意来到青岛,没想到一些票社得知消息后纷纷请她做艺术指点。除了锦园票社,她还去了七彩风票社、蓝鲸票社等。说到青岛的京剧环境,吴春华感慨道:“真没想到青岛的京剧氛围这么好,有这么多民间的票社,很多票友的技艺都非常高超。既然我和青岛有了亲缘关系,那么以后我会经常过来,因为我也想为青岛的京剧事业做点事。如果说最近的愿望,那就是争取参加明年青岛市的春晚吧。 ”

记者 李慧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悉心呵护内心的那份善念

刘念视频中,姑娘蹲下身来,给坐着的老奶奶系鞋带。老人似乎有些扭捏,不大好意思似的,姑娘不为所动,静静地把一只鞋系完...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