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社区行:百姓“行”非遗人更“行”——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天桥非遗社区行展演小记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9月13日至17日在泉城济南盛大举行。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除了主展馆的八大主题展览、五大板块活动,百花洲、九顶塔、九如山等多个分会场活动,各区县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真正实现让非博会走近老百姓身边,多角度多方面展示非遗保护成果。
此次盛会天桥区组织了涉及35个社区,共计40场的非遗社区行展演活动。自4月份开始筹划,至13日盛大开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天桥非遗社区行展演现场,看看我们天桥百姓怎么“行”。演出队伍“行”
本地、外地同台竞技,百姓饱眼福,长见识。本次非遗社区行天桥区组织了19支本地演出队伍,协调16支外地演出队伍参与社区展演。天桥区省级非遗项目《猫蝶富贵》《四蟹灯》和群众自发组织的《胶州秧歌》《吕剧精选》等100多个节目和来自广东醒狮、吉林阿里郎、福建南音等外地节目同台切磋竞技,在光与影,人与情,艺术与生活的交织中,非遗绽放无穷魅力。
其实天桥区文化局早在如火的7月就着手组织了节目的彩排工作。天桥文化局以李福利局长为总负责人,分管副局长郑颖旭靠上抓,副调研员王海霞作为演出专业技术指导,辅之文化艺术科、培训活动科相关专业人员深入社区,走近群众,对展演节目逐一调整、指导。在排演的过程中,演出团队也深刻体会到文化艺术带给大家的快乐和专业艺术文化性指导的重要性。天桥文化局的工作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到位赢得了社区群众的认可与称赞。
天桥区宝韵艺术团鼓乐队队长高玉萍谈及展演过程如是说:我看宣传口号里有这么一句话,永不落幕的非遗,对我们参加演出的队伍来说更是难以忘怀,回顾整个过程,从节目编排到服装服饰,我们的艺术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非遗永不落幕,艺术终会点亮我们的生活。观众“行”
观众看节目单,早“行”。节目单公示以后,天桥区文化局接到不少热心观众的咨询电话,特别是周末场次观众参与度更高。“家门口的盛会千万不能错过啊!”这是社区百姓口口相传的热点消息。
做文明观众“行”。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展演秩序,良好的市民素养彰显了省会城市,天桥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交通街社区居民王老师在看完演出后感慨:要不是非遗博览会在咱济南家门口召开,还真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怎么回事,有多少项目就更不知道了。今年非遗博览会不仅仅在舜耕主会场,还进了社区和学校,通过看新闻、看社区演出,真是开眼界啊!看来,非遗作为咱们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和文化,确实要好好继承下去,不能断开。我们也希望能经常看到,参与到身边的非遗中去。
非遗人更“行”
天桥区有非遗项目省级3项、市级20项、区级18项,可谓非遗项目大区。非遗博览会开幕,非遗社区行正在如火如荼上演,那么我们的非遗人在做什么呢?据统计,本次博览会期间,该区市级项目和圣文刀、侯氏社火脸谱等五项进入主会场,另有传统技艺类的杨八件、葡萄软月等进入分会场;省级项目传统舞蹈《猫蝶富贵》《四蟹灯》在各社区巡回展演。参展项目传承人柳森林先生表示:“一定以更好的作品呈现到非博会上,以此回报自己,回报社会。”
(本报记者 陈炜敏 通讯员 闫莹)
新闻推荐
青连铁路联调联试启动,年底通车 开通后青岛到上海可缩短3小时
本报济南9月12日讯(记者王瑞超)12日7时37分,随着55201车次从胶州站开出,标志着青连铁路联调联试正式启动,预计...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