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焕新:苦尽甘来

平凉日报 2015-09-10 18:22 大字

□本报记者李芳芳

认识王焕新的人,都会称他为“王老师”,因为,从22岁开始,他已经当了28年的代课教师了。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积极向上,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总是能给身边人带来信心和希望。

王焕新是庄浪县水洛镇新兴村人。1987年,高中毕业的他,被县政府聘为代课教师,在水洛镇陈洞村小学教书。当时,全县代课教师每月只能领20元的生活补贴,后来虽然涨到185元,但只能满足一家老小的基本口粮问题,离真正过上好日子还差得很远。王老师说,有时家里情况紧张了,还得靠亲戚们接济,生活过的十分艰苦。妻子陈秋贵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有的都盖起了新房子,就劝他别教书了,也到外面去谋个出路,兴许家里日子就好过了。可是他怎么也舍不下讲台,舍不下学校里的娃娃们,就这样一直坚持了28年。

“每月领钱的时候,心里特别难过,连话都不想多说,有那么几次真想放弃算了,可是一站在讲台上,看到底下的这些娃娃们,之前的烦恼啥都记不起了。”王老师憨憨的笑道。

王焕新是那种只要认定一件事,不干则以,要干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努力干好的人。热爱读书的他非常注重业务学习,案头经常摆放着《儿童教育》、《教学参考》、《课堂讲解》等专业书籍。为了能多掌握几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他每次备课时都要提前演算好几遍。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他更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讲,直到学生真正弄懂弄通。农村孩子性格内向胆子小,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主动性,他还经常看一些儿童心理方面的书,变着法子以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讲课。由于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个和蔼可亲又负责任的老师,所以大家都乐于找他来辅导功课。女儿王娟娟告诉记者,她小时候跟着父亲上学,每天放学后都会有很多学生来找他辅导功课,有段时间有个学生几乎天天中午午休时都会来问练习题,父亲总是立即起床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

“因为太爱孩子们了。”王老师动情地说:“虽然忙上一天会很累,但是,看见学生们来找老师辅导功课,任何一个老师都会很开心。有时回家,还有一些邻居的孩子也来找我,我都会耐心解答。”

看着丈夫每天早出晚归,陈秋贵虽然也发牢骚,但是贤惠的她,总是全力操持着家务,用心照顾着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王娟娟说,她很少见到妈妈出去逛街,总是在家里忙这忙那的,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看着爸爸妈妈如此辛苦,一双儿女非常乖巧懂事,儿子十来岁就会使镰刀割麦子,女儿一放学回家就会尽可能多的帮忙做家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王老师家可谓“双喜”临门。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有了收获,通过了全省代课教师民生实事项目考试,如今已经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开始享受正式教师的待遇了。同时,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今年一毕业,就顺利考上了全省特岗教师,已经在庄浪县通化乡中心幼儿园工作了。

陈秋贵高兴地说,现在的政策真好,没想到都50岁的人了,还能转正。他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

采访快结束时,开朗的娟娟告诉记者一件“趣事”,这学期刚开学时,王老师被分到卧龙镇山赵村学,那里只有2个学生,2个老师,后来没过几天,就只剩下他和另一名学生了。他每天就带着这一个学生跑步、做操、背课文……。娟娟笑问父亲:“就一个孩子还带着跑步、做操啊?”王老师说,那有啥,一个学生,你也不能忘了你是老师啊!

现在,王老师又调到卧龙镇张山小学当老师了。走上新讲台的他告诉记者:“尽管我五十岁了,但我觉得我的心还年轻,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在我50岁时还给我这次机会。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小资料带动大宣讲

...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王焕新: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