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医生简介吴发宏男汉族年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

平凉日报 2015-09-15 07:34 大字

医生简介:吴发宏,男,汉族,1998年7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本科,学士学位。1998年10月就业于庄浪县中医医院,2000年开始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04年至2005年在兰大一院儿科进修学习一年,2005年8月在北大一院儿科进修学习一月,2013年12月在广东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学习一月。2005年6月取得中医儿科主治医师执业资格,2007年1月被聘任为中医儿科主治医师。2007年4月1日-12月31日参加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建设,在静宁县原安乡卫生院工作。2006年被医院任命为儿科副主任,主管儿科住院部工作,2014年3月被医院任命为新生儿科主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专业委员会委员。

办公地址:中医院住院部二楼儿科门诊

典型病例:脑炎后遗症——双下肢频繁抽搐

患者:刘某,男,7月,庄浪县南湖镇人。

初诊时间:2014年1月23日

主诉:双下肢频繁抽搐6天。

现病史:患儿于两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在庄浪县南湖镇卫生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以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5天,患儿发热、咳嗽消失。间隔1天患儿又出现发热、呕吐(非喷射性)、腹泻黄色水样便,以“急性胃肠炎”入住庄浪县人民医院儿科,治疗3天患儿发热、呕吐消失,腹泻减轻,但患儿出现双下肢频繁抽搐,补充诊断“脑炎后遗症”,经治疗6天患儿腹泻治愈,双下肢频繁抽搐如前,主管医生建议患儿去省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患儿家属前来咨询中医有无好的治疗办法。

患儿神清,吃奶及大小便正常,双下肢频繁抽搐,双上肢正常,面色萎黄无光泽,舌质淡,苔薄白,指纹青达气关。

证属:中气、根气不足,土不载木。

治法:温益元气,厚土载木。

处方:小剂破格救心汤合真武汤加味。

方药:(中药配方颗粒)

淡附片6克、干姜6克、炙甘草12克、山茱萸12克、红参12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磁石12克、白芍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蝉蜕6克4剂,每日1剂。

二诊时间:2014年1月27日

患儿双下肢已无抽搐,活动自如,面色转润,吃奶及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隐于风关。询知患儿于第2付药吃完抽搐已消失。患儿父母欲带孩子去新疆打工,要求再带几付药。继续给以益元气、扎阳根。

方药:(中药配方颗粒)

淡附片6克、干姜6克、炙甘草12克、山茱萸12克、红参12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磁石12克、黄芪12克、白术12克、乌梅6克10付,每日1剂。

1月后电话告知患儿药服完后精神胜于以前。

小结:“凡病皆为本气自病”,“六气为一气的变现”,“但扶其正,听邪自去”。

临床心得:我从上大学便热衷于学习中医,但让我遗憾的是毕业后一直没有中医老师的指导,自己一直摸索着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在学习过程中偶尔碰到《思考中医》这本书,它对我的帮助很大。在临床中我用中医之法治病,对于常见病疗效明显,可对于疑难杂症还是比较棘手,再加上小孩家属对中医的排斥,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是很奢侈的一件事。2010年“扶阳派”盛行,中医爱好者也纷纷学习。2013年6月我去四川考察中药材附子,当时有幸碰到吕英老师,她热心地给我们讲解古中医,一句“明理为学习中医的第一关”点醒了我对中医的理解。后来在苏院长的推荐下有幸去南方医院跟从吕英老师学习古中医,虽历时一月我却收获很大。除了学习掌握古中医药的思想体系外,吕英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更是让我打心底里佩服。自学习古中医学以来,“以经典为师”、“以有道者为师”、“以患者为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经典之内涵,逐渐地使我治病的思维不再那么局限,临床每一个病人都以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之七大条论治,如今患者及家属也对中医从排斥转为信任,临床90%以上的患者我选择用中药治疗,患者对疗效也很满意,尤其对于疑难杂症。这些只是学习的开端,中医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将中医理论掌握的更全面。

(本栏目中的病案用药量特殊,需在专业训练的医师指导下使用,勿轻易模仿)。

本报记者陈斌采访整理

新闻推荐

农民看病不再难——庄浪县实施新农合政策纪实

...

庄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庄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