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理性捐赠勿让好心办坏事

乐山日报 2015-12-06 20:49 大字

■ 方童

时值岁末,全国各地为高寒山区、贫困人群“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掀起高潮。一大批衣物、食物以及生活用品,满载着捐赠者的拳拳爱心被运往帮扶之地。然而,就在最近,一则消息却呼吁人们“冷静”对待“送温暖”。原来,8年前,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捐赠一些御寒衣物,8年来,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学校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每年多达数十吨。但是现在,孩子们已经不再需要旧衣服了,如何处理这些爱心衣物,让学校犯了愁。

“某某学校需要大量御寒过冬衣服,速与校长某某联系……”在很多人的微博和微信上,这样的求助段子时常被配以各种图片,并要求转发。由于是来自朋友圈或者熟悉的人,再加上这几年民间慈善活动发展迅猛,很多人往往在没有进行信息核对的情况下,收集到爱心物品之后,迅速将其发送到网上发布的地址中。以私人的名义捐赠物品,这些年来渐成流行趋势,捐赠者普遍认为,这样的举动实现了一对一救助,能够真正意义上帮扶到被捐助者。而这种没有经过信息核对的结果如何呢?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发布求助信息是在8年前,虽然后来发布了停止捐赠的信息,但大部分网友却并不知道,还是纷纷给学校寄来包裹。而一家从事多年公益活动的深圳助学机构,去年也曾在微博上帮助得石镇中心校发布声明,希望网友不要再捐,但效果并不明显。

新媒体时代,信息看似跟进更快,但也因为网友的偏听偏信与冲动,让网络也成为散布虚假信息的发布地。转发不明来源的信息成为家常便饭,某某地今晨被抱走小孩、某某地发生凶案不要去……尽管每个人心存善念,怀抱爱心,但往往好心做成坏事,让原本子虚乌有的事弄得人心惶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也让网络成为流言生长之所。

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遭遇的“温暖过剩”之惑,其实是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是信息的不对称。学校方应该在“温暖过剩”之初寻找权威的发布平台,或者在学校官网发布启事,亮明真相,让“送温暖”冷却下来。二是公众应该在捐赠过程中,通过电话详细核对救助信息的真伪,让自己的爱心不至于盲目。

如何让民间慈善活动晾晒在阳光下,让捐赠人和被帮扶的对象双双受益?更为靠谱的是将信息采集工作交付给单位或者学校,乃至于各个城市的志愿者协会和有资质的爱心团队,唯有此,才会让我们的爱心不至于“泛滥”,把好事给办坏。

新闻推荐

米易县多措并举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

本报讯(陈艳特约通讯员安洪志)为进一步解决优抚对象就医难问题,近期,米易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米易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从制度机制入手解决了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办法》明确规定,县民...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