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昌县城有群彝家女裁缝师

凉山城市新报 2015-10-30 17:11 大字

曲木阿依、曲木阿姐、曲木阿妞、吉班阿依4人共租一间门面,每天一边谈笑,一边工作。

文/图 特约记者 俄木日布

德昌县城老班车站旁的通达街,有段50米左右的上下排门面全是彝族服装店。近16年来,这里一直活跃着一群心灵手巧的彝族女裁缝师,一件件精美服饰从她们手中精心做出来,如云彩样绚丽,似山花般烂漫……

老班车站彝族服装店,也成里了德昌县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女裁缝师来自乡里

“缝缝花边的衣裳,穿在谁的身上?衣裳是宝宝的梦想,宝宝是阿妈的梦想。穿上美丽的衣裳,爱上了奔跑的骏马,爱上了去远方……”,山鹰组合的一首民谣歌曲《阿妈宝贝衣裳》,让我想起了当年母亲用粗布为我缝制彝族衣裳的温馨情景,更是唱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这个国庆假期的一天中午,莫名的情愫让我又一次逛到了通达街,走进了仿佛随处可见母亲身影的彝家服装店。

“日布侄儿,听说前不久米易县的姑娘们穿着我们缝制的服装到攀枝花市去参加舞蹈比赛,获了大奖哦……”一进门,俄木优妞孃孃就乐呵呵告诉我,那份骄傲和喜悦,全写在她们的脸上。我也赶紧分享着她们的心情,忙说真了不起!我打心里佩服这帮女能人,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穿针引线、低头弯腰地做着同一件事,传承着民族手工艺文化……

48岁的俄木优妞来自宽裕乡凉峰村,在这里开店已快15年了;50岁的曲木阿依来自阿月镇光辉村,是第一个在此开店的人,现在已经16年了;53岁的曲木阿姐来自茨达镇新山村,在这里开店也快15年……对于这里的9个门面、20多名彝家女裁缝师们,年长的60多岁,年轻的只有20来岁。

“彝族年、春节前后,是彝人操办婚礼的大好时节。彝家有个传统,每位新娘在自己的婚礼上都必须穿民族服装。但这些盛装做起来很繁杂,没有几个月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师傅的手艺不好,穿在身上就很逊色……因此,大家都情愿多花些钱到城里请手艺高超的师傅为自己亲手制作新娘装。”曲木阿姐笑眯眯介绍说。

她们一般都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一字不识。而裁剪、缝制彝族服饰,全凭彝家女天资聪颖和个人悟性,人人都有一套真本事。

曲木阿姐说:“彝家女自古以来以心灵手巧而受人赞誉,女人家心不灵手不巧是一种残缺,一辈子都会让人瞧不起的,受母亲的影响,我从记事时就开始学针线活了……”坐在旁边的曲木阿依接上话茬,“生在高山长在高山,山风点拔祥云引路,只要不是残疾的彝家女都会缝缝补补,只是看熟能生巧罢了。”我心里暗自佩服她带诗意的话语。

别样的德昌彝族服饰

德昌县现有彝族近4万人,分别居住在全县21个乡镇的二半山以上。大陆槽、大山、铁炉、热河等彝族聚居乡十分偏远。县内彝族以“所地”(俗称小裤脚)为主,喜欢穿民族盛装是德昌彝族的特性,特别是女性们的最爱。 

德昌彝族服饰属于“所地”式,像凉山各地一样,以色彩文化为重。特别是妇女的服饰,喜大红、中黄、翠绿、浅黄等色彩搭配,做工精细、繁杂,多用贴花、补花,纹样以火镰纹、羊角纹、彩虹纹。内衣为长袖,袖口绣花,衣襟前后两片对称长及膝等样式,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外衣短袖,通体绣花,衣领缀银贴领花(俗称银人像)。长袖内衣和短袖外衣套穿,古朴艳丽。妇女下穿百褶裙,以前用料以手工纺织纯绵羊毛为主,现在多用棉布代替。裙带用纯白绵羊毛线编成,缀无数须线,拴在裙子后几乎拖到脚后跟,裙带牢实又美观。最耀眼的要数称为“裙包”的三角包,一针一线手工细绣后,包摆缀上二十来片花布剪成三角穗,再绣上精美图案。百褶裙、白裙带、三角包穗随着主人的走动节奏前后摆动,格外瞩目。

包括布拖、普格、金阳、西昌、昭觉、会东、会理等县在内的“所地”地区的彝族妇女头上包的五颜六色“枕巾”十分漂亮。不知从啥时候起,德昌彝族女人们就喜欢用商店里卖的枕巾包在头上,既保暖又美观,花色和折叠方式还十分讲究。一般40岁以上的妇女,将买来的枕巾染成深蓝色,包在头上显得庄重得体;少女们则喜欢黄底红花的各类图案,无不绽放出阳光青春。黄头巾、百褶裙、蓝披毡、白网鞋,更让姑娘们穿上山也美穿下山也俏……

德昌彝族服饰,无论款式、色调、纹样,不仅体现了着装人的性别、年龄、婚育状况,也看得出这里的彝人对生活的热爱。

辛苦并快乐的行当

彝家女裁缝师们租的门面一间也就10平方米左右大小,房租从十几年前的每月200元涨到现在的600元。这里以前是班车站,市口比较好,不过两年前班车站迁到了香城大道,加上德州农贸市场的重建,人流就稀少了许多,不过这也没太影响她们的生意,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酒好不怕巷子深”。

“开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从布料的选择到衣裙的款式,从色彩的搭配到针脚线眼的匀称程度等,都得脑清眼快,倾注大量的心血才能完成……当然挣钱养家是主题,但这也是彝家女感到光荣和喜欢做的活路!”曲木阿姐说,为了节省成本,一般两三人合租一间门面,主要缝制“所地”男女老少的外衣、裙子、衣领等。每件衣裙的成本不足两百元,但费心劳神。一件衣服头道在缝纫机里过,第二道就得一针一线地用手工来完成,一般完成一件都在4天左右,卖出去也只有400元到600元一件。忙不过来就得请其他亲友来帮忙,还要支付40元到50元的工钱。店里的服装也受到不同年龄段顾客的亲睐,现在家家户户的服装店几乎都是做完卖完。多数接的是本县境内和米易县弯丘、白马、普威、麻陇、云峰等乡订做和批发的活。每月每人毛收入至少都在4000元以上,有的如曲木阿依、俄木优妞这样的制衣能手,月收入还接近上万元。

裁缝师们经常私下里相互点评手艺,积极赶、帮、超。曲木阿依是裁缝能手,曲木阿妞是手工能手,俄木优妞是经营能手,省特阿妞是缝制老年人服装能手等等,听起来十分有趣,也从中窥出了彝家女们相互学习、共同向上的品性。

美丽衣裳做下去

面料讲究、剪裁得当、花色搭配得体、针脚线端纳实、纹路线条粗细一致等,这些硬件都是外界对德昌县城彝族女裁缝师们的点赞,也给她们增添了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而今彝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过,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了,特别是山里山外的彝家女孩们,更加喜欢打扮自己,我们的生意也一天更比一天好啰……”来自大山乡老棚村的俄木子莫也边操作缝纫机边笑着说。“做了几十年,自己的手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那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今年德昌县参加凉山州火把节服饰比赛的服装都是出自我手的……”曲木阿姐红着脸轻声说,谦虚的同时看得出有些成就感。但她也有些伤感:“搞裁缝这事本来就十分辛苦,加上岁月不饶人咯,随着年龄的增长,日久天长地低头做事,多少落下了诸如腰椎、颈椎、眼睛上的毛病,对健康影响极大。不过要让我们放手,还真舍不得,只能悠着点做了,做了几十年,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觉得生活就像她们一样美艳……”一席话道出了女裁缝们美丽的心声。

新闻推荐

时令水果丰富西昌百姓果盘

进入5月,气温攀升,又到了春夏之交,西昌水果市场的换季期也来了,本地新鲜的樱桃、桑葚、油桃等水果“霸占”着人们的味蕾,各种国内外时令水果也在陆续上市,颇受欢迎。水果陆续上市品种逐渐丰富...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